本文要介绍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则胶东史料,其内容是有关莱阳战役的新闻报道,具体刊登在1947年12月17日的《东北日报》头版上。(注:《东北日报》创刊于1945年11月,系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前期受战事影响,其办报地点屡有迁移,1947年12月时的办报地点为哈尔滨。辽沈战役结束后迁往沈阳。1954年随着东北大区的撤销而终刊。)
这则报道以三标题的形式突出刊发,引题为“胶东解放军大捷”,主标题为“收复莱阳歼敌万余”,副标题为“水沟头击溃敌援兵八旅歼敌三千余”。在内容上,其具体由三篇消息组成,第一篇的内容是介绍莱阳城的最新战况,第二篇的内容是描述水沟头等地的阻击战情况,第三篇则是我方在威海卫一带的游击战信息。每篇消息的篇幅虽然不长,但言简意赅,包含的信息量不少。尤其是关于莱阳战况的报道,不仅叙述了解放莱阳城的时间、歼敌数量等关键信息,还强调了莱阳城解放的意义(莱阳前为胶东解放区之政治中心,解放军攻克该城后,除龙口、烟台至威海卫渤海沿岸狭长一线尚有蒋匪盘踞外,广大胶东内地已重归人民之手)。接下来就摘录原文,并以《莱阳市志》为参考简单附上背景介绍,供对胶东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东北日报》的相关报道)
以下是原文——
胶东解放军大捷
收复莱阳歼敌万余
水沟头击溃敌援兵八旅歼敌三千余
新华社华东前线十五日电 解放军于十三日夜十一时半,攻克莱阳县城。困踞该城蒋匪及蒋记保安团队及“还乡团”等共约万余名,悉数就歼,无一漏网,战果正清查中。(按:莱阳前为胶东解放区之政治中心,九月十八日为蒋匪所侵占。)解放军攻克该城后,除龙口、烟台至威海卫渤海沿岸狭长一线尚有蒋匪盘踞外,广大胶东内地已重归人民之手。
新华社华东前线十五日电 与收复莱阳同时,解放军另部于莱阳西南三十至四十里之大野头、水沟头一线,击溃北援敌军八个旅,即整六十四师之一五六旅、一五九旅,整五十四师之八旅、卅六旅及一九八旅,整八军(最近由整八师扩编)之四十二旅,整九师之七十六旅,新七十四师之五十七旅等部,自十日迄十三日四天激战中,解放军共毙伤蒋匪三千余名,现战事仍在该地激烈进行中。
新华社华东十五日电 我游击队活跃威(海卫)市内外。本月十一日上午九时,我军两个排于威市内之十字路及城东南角之大石桥设伏,毙伤出扰蒋匪十名,生俘九名。市周我密布地雷,上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四天中,蒋匪连日踏响地雷多枚,死亡十四名。本月一日蒋匪出扰,又中雷炸死三名,余匪狼狈回窜。
▶莱阳战役背景介绍:1947年9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据莱阳城。其驻守兵力共计1万余人,在城四关设置了各种坚固工事。为铲除胶东内地的守敌,收复胶东被占之地,华东局和华野司令部决定发动莱阳战役。1947年12月4日黄昏时,华野七纵队直插莱阳城四关,打响战斗。国民党范汉杰方面得知消息后,先后抽调8个旅,组成两个梯队,由青岛、即墨分批北援,中途遭到我军有力阻击。

(▲莱阳战役期间的攻城镜头,图片来源《莱阳市志》)
12月13日17时,我军对据守莱阳城隍庙的残敌发起最后攻击,至当天夜里成功将之扫清,莱阳城宣告收复。
莱阳守敌被歼后,国民党援军继续北上。我军对之展开持续阻击,著名的“将军顶阻击战”就发生在此期间。对此,《莱阳市志》原文称:“12月25日这天,是莱阳战役中敌人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强、攻势最凶的一天,也是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敢精神扼守将军顶阵地战斗最激烈的一天。敌人在人民军队坚如磐石的阵地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未能前进一步,英雄的‘将军顶’阵地仍然屹立不动。”
在我军的阻击和反击下,南线增援敌人感到重占阳城无望,被迫于12月26日后撤,向即墨、青岛逃窜。至此,“莱阳战役”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