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G3M远程陆基轰炸机


珍珠港事件发生三天后,60架三菱G3M轰炸机参与了在马来西亚附近海域击沉英国战列舰 “反击号” 和 “威尔士亲王号” 的行动,这使得G3M登上了世界新闻头条。
正如比尔·吉安托夫所指出的:
“1941年12月,在马来亚附近海域击沉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的主要是G4M1轰炸机。”
虽然G4M轰炸机很可能单凭自身就能击沉 “威尔士亲王号”,但正是一架G3M轰炸机对该舰造成了关键一击,才使得G4M轰炸机能够完成击沉任务。

在三菱G3M “内尔” 轰炸机刚出现时,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轰炸机之一。在承担运输任务之前,它参与了二战中的许多著名行动。
1934年,未来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主张研发远程陆基海军轰炸机,以配合舰载航空兵。同年,三菱公司设计并试飞了Ka 9型飞机,这是一种外观并不美观但性能出色、续航能力很强的侦察机。它与容克斯公司的Ju 86型飞机有诸多相似之处,因为容克斯公司曾协助三菱进行设计。
1934年,三菱公司的Ka-9双引擎远程侦察机成功完成了演示飞行,这促使该公司设计并研发了一款双引擎轰炸机/运输机,最初的公司编号为三菱Ka-15。这是一款悬臂式中单翼单翼机,机翼从翼根到翼尖厚度和弦长逐渐变窄,尾翼部分装有双垂尾和方向舵,采用可收放式后三点式起落架,配备两台750马力(559千瓦)的九一式发动机。1935年7月,该原型机首次试飞。共制造了21架原型机(其中8架机头没有玻璃),并对几种不同的发动机/螺旋桨组合进行了评估。服役测试结果毫无疑问地表明,三菱公司研发出了一款性能卓越、航程惊人的飞机。
1936年6月,该机型正式投入生产,官方编号为海军九六式攻击轰炸机11型,三菱公司编号为G3M1。首批生产型装备两台910马力(679千瓦)的三菱金星3型星形发动机,防御武器为三挺7.7毫米(0.303英寸)机枪,分别安装在两个背部炮塔和一个腹部炮塔中,三个炮塔均可收放。然而,在更强大的1075马力(802千瓦)的金星41型或42型星形发动机可供使用之前,仅生产了34架G3M1。改进后的G3M2 21型与早期生产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了这些发动机,并增加了燃油容量。1937年8月14日,它们很快就展示了自身的能力。当时,驻扎在台湾台北的一批G3M2轰炸机对远在中国1250英里(2010公里)外的目标发动了攻击,这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次跨洋空袭。
后续的生产总量最终达到了1048架,其中三菱公司制造了636架,中岛公司制造了412架。后续型号包括G3M2 22型,该型号将早期所有型号的5人机组增加到了7人,以配备更多的机枪手来操作包括一门20毫米机炮和四挺7.7毫米(0.303英寸)机枪在内的武器装备;还有与之大致相似的G3M2 23型,该型号采用了金星51型发动机,并进一步增加了燃油容量。一些G3M1被改装为军用运输机,编号为G3M1-L,配备两台1075马力(802千瓦)的金星45型发动机。从1938年起,大约有24架G3M2被民间运营商改装为运输机,这些飞机被称为三菱双引擎运输机。
在战争后期还生产了另外两种运输型号,霞浦第一海军航空厂分别将一些G3M1和G3M2改装为L3Y1 11型和L3Y2 12型海军九六式运输机。这两种型号都增加了机舱窗户和左侧舱门,并配备了一挺7.7毫米(0.303英寸)机枪。当它们在整个战区部署时,盟军为其赋予的代号为 “蒂娜”,而所有轰炸机型号的代号为 “内尔”。
三菱G3M因其在一系列重要战役中的表现而被人们铭记,但最广为人知的无疑是1941年12月10日对英国战列舰 “威尔士亲王号” 和战列巡洋舰 “反击号” 的攻击,此时距离偷袭珍珠港仅仅过去了三天。当时,英国军舰正在马来亚附近海域航行,它们认为自己处于岸基飞机的航程之外,然而却遭到了一批G3M轰炸机和少量G4M轰炸机的攻击并被击沉。该机型一直服役到太平洋战争结束,但到1943年时,大多数G3M都被用于二线任务。
在威克岛,“内尔” 轰炸机是最早被美国海军战斗机击落的日本飞机之一。1942年春天,G3M轰炸机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空执行了伞兵运输任务。然而,几个月后,重振旗鼓的盟军部队涌入该地区,行动缓慢且武器装备不足的 “内尔” 轰炸机遭受了惨重损失。到1942年,大多数G3M轰炸机已停止了积极的作战行动,在战争剩余时间里被用作运输机。
型号
- Ka-15:原型机,配备九一式(559千瓦/750马力)、三菱金星2型(619千瓦/830马力)或三菱金星3型(679千瓦/910马力)发动机,机头有玻璃或为实心,共制造21架。
- G3M1a/c:重新命名的原型机,由九一式或三菱金星发动机提供动力,机头为玻璃材质。
- G3M1 11型:陆基攻击轰炸机,海军九六式第一系列型号。对机舱进行了大幅扩展,并修改了舱盖,部分机型配备固定桨距螺旋桨,共制造34架。
- G3M1-L:由G3M1改装而成的武装或非武装军用运输型,由三菱金星45型(802千瓦/1075马力)发动机提供动力。
- G3M2 21型:配备更强大的发动机,增加了燃油容量,设有背部炮塔;三菱公司制造了343架,中岛公司制造了412架G3M2和G3M3。
- G3M2 22型:用一个上部炮塔取代了上部和腹部炮塔,设有玻璃侧窗射击位,共制造238架。
- G3M3 23型:配备更强大的发动机,增加了燃油容量以获得更远的航程,由中岛公司制造。
- L3Y1 11型:海军九六式运输机,由G3M1武装运输机改进而来,由横须贺制造。
- L3Y2 12型:对G3M2进行改装,采用三菱金星发动机,由横须贺制造。
- 三菱双引擎运输机:大约二十多架G3M2 21型轰炸机被改装后供日本国际航空等民间运营商使用。
- 日本号:其中一架双引擎运输机,1939年为《每日新闻》报社进行了环球飞行改装。
规格(三菱G3M2 21型)
- 总体特点
- 机组人员:7人
- 长度:16.45米(54英尺0英寸)
- 翼展:25米(82英尺0英寸)
- 高度:3.68米(12英尺1英寸)
- 机翼面积:75平方米(810平方英尺)
- 空重:4965千克(10946磅)
- 总重:8000千克(17637磅)
- 燃油容量:3874升(852.2英制加仑;1023.4美制加仑)
- 动力装置:2台三菱金星14缸气冷星形活塞发动机,每台功率791千瓦(1061马力)
- 性能
- 最大速度:375千米/小时(233英里/小时;202节)
- 巡航速度:280千米/小时(174英里/小时;151节)
- 航程:4400千米(2734英里;2376海里)
- 实用升限:9200米(30200英尺)
- 爬升率:6米/秒(1200英尺/分钟)
- 武器装备
- 机枪:
- 1门20毫米(0.79英寸)九七式机炮,安装在后部背部炮塔
- 4挺7.7毫米(0.30英寸)九二式机枪,分别安装在驾驶舱、左右侧射击位和可收放的前部背部炮塔
- 炸弹:800千克(1800磅)炸弹或一枚航空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