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高考地理 | 河湖水文水系特征及其演变
戴老师的体育课堂

河流和湖泊是陆地主要的水体,河流的供水、航运、灌溉、发电等功能使其地位突出,同时河流又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之一。在近些年高考试题中,时间尺度下,河湖水系的演变是重要的考点,其体现的格局变化及地理过程能较好检验地理思维能力。

一、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其演化

河流特征包括河流水文特征和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区域的气候、植被、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把握河流特征的原因,才能应对复杂的实际问题。

1.河流的水文特征

【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 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

②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③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流的水量就较丰富,为丰水期;

④ 径流量小,流程短且变化大,冬季甚至断流。

【理解】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河流的水系特征

6种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

水系特征

图示

地理环境特征

实例

树枝状水系

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向心状水系

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

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放射状水系

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

亚洲的水系特征

平行状水系

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

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格子状水系

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网状水系

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

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3.河流水系的演化

河流水系一直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导致水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河流本身的侵蚀、沉积过程等。因综合性思维较强,能较好的考察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成为高考题的高频考察方向。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河流水系的演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在某一时期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重要提示:侧蚀也可促使河流袭夺

4.河流渠道化

河流渠道化将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河流裁弯取直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改善航运条件

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流长度缩短,使得轮船通航时间缩短,提高航运效益;河道变得更笔直,水流速度加快,使得顺水航行的轮船速度加快,节约燃料。

(2)改善防洪条件

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排水能力增强,洪水发生时,泄洪能力大大提升,减轻沿岸的防洪压力。

(3)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

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河流对沿岸排放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加快污染物的扩散。

2.不利影响

(1)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

(2)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

(3)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

(4)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

真题链接

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答案】(2)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

【解析】(2)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由于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流淌汇集,形成雅斯河;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的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雅斯河的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原有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

2.(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答案】(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解析】(2)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上涨,当湖面的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的海拔时,两湖将连通。

3. (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2万年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可知,河口湾形成之后,河口与海平面落差变小,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变强,河流流速降低,表现为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根据材料信息“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可知,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

4. (2019·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1)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

(2)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可通过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得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分析需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该河流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加强,由于该时段是融雪补给为主,河水中含沙量低,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底不断加深。

(3)读图可知,8月该河段河底变浅,说明河床淤积,主要与此时段河水含沙量高,流速降低泥沙快速淤积有关。读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降水补给”,8月的河水补给主要是降水,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坡面受到的冲刷作用强,河水含沙量高,且该时段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水搬运作用与流速密切相关,一旦流速降低,会使泥沙快速淤积,导致河床淤积。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