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惊蛰:古诗词十首赏析,雷动千山醒,蛰苏万物新
生活就是如此


01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此诗以惊蛰雷声为引,勾勒出春耕繁忙景象。


"微雨众卉新"展现雨后万物复苏之态,"仓廪无宿储"直指农民困顿现实。


结尾"方惭不耕者"的愧疚,将田园诗升华出士大夫的民生关怀。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农事艰辛,在二十四节气诗中独树一帜。


02


《闻 雷》

唐 ·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这首五律,以岭南异地气候切入,"瘴地温天"暗含贬谪之痛。


"穷冬无雪"与"正月闻雷"的时序错乱,影射政治气候的异常。颈联"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形成反对映衬心绪。


尾联"空余"二字如千斤坠,将自然界的惊雷,化作内心寂灭的注脚,在万物复苏中凸显生命的坚强。



03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元稹,以节气官的身份精准捕捉这首惊蛰物候。


"桃花开蜀锦"化静为动,将桃花比作流动的蜀锦;"鹰老化春鸠"暗合《礼记》"鹰化为鸠"的物候记载。


尾联"务生事"与"满田畴"衔接,既写自然生机,亦言农事繁忙。


04


《拟古·仲春遘时雨》

唐 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此诗,开创惊蛰诗意原型,"始雷发东隅"成为后世惊蛰诗常用意象。


燕子归巢与草木舒展,构成动态画卷,荒芜门庭与坚固心志形成张力。


陶公以惊蛰雷雨,喻时代变局,借燕语问答,抒发守拙之志,将节气书写提升到生命哲学的维度。


05

《春雨早雷》

唐 · 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此诗,以春风化雨开篇,暗合惊蛰节气特性。


"拂黄""点素"二句巧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梅感知天时的灵性。


中间两联,虚实相生,悬书阁、作赋台的朦胧烟霭,与河鱼潜跃的实景构成诗意张力。


尾联陡转,将自然律动与人生孤寂形成对照,暗含时不我待之叹。



06


跟惊蛰日雷》

宋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此诗以惊雷破题,首联"坤宫""蛰户"暗合节气阴阳之变,半夜雷动至晓户开,时空转换间展现自然伟力。


颔联"吹烛灭""打窗来"以视听通感写疾风骤雨之态,意象雄奇。


颈联转折,草木"精神别"与气候"寒暄催"拟人化点出节气特征。


尾联,石龟木雁的静默与春雷万物的躁动,暗喻变与恒的辩证关系,于激烈气象中见禅意。



07


《苦 雨》

明 · 释今帾


雷先惊蛰暗经春,野老传闻果是真。

黑雨连旬复连月,绿莓侵榻又侵人。

静煨牛火支寒骨,动借渔蓑覆病身。

最惜东溪老田父,杏花时节不成畇。


此诗,以惊蛰异象切入,黑雨连旬、绿莓侵室的骇人意象,展现反常天候下的民生疾苦。


牛火煨寒、渔蓑覆病的细节对比,勾勒出百姓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尾联,写东溪老农,借杏花时节田亩荒芜的悖谬画面,直指农耕在自然暴虐中的脆弱性。



08


《秦楼月·浮云集》

宋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范成大,巧用通感手法,写了这首惊蛰气象的诗,"轻雷隐隐"接续"鹁鸠鸣怒",构建听觉层次。


"燕支湿"既指雨水打湿胭脂色杏花,又暗喻红颜泪痕。


结尾"画楼人立"与开篇"浮云集"呼应,在节气流转中定格人间相思,体现南宋词人写作的时空感。


09


《春晴泛舟》

唐 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放翁,以72岁高龄写了这首诗,"雷动风行"双关自然伟力与政治变革。


"天开地辟"化用《周易》,"涨石黛"与"摇麴尘"形成青黄交织的色彩韵律。


尾联,借王羲之兰亭典,在节气更迭中抒发老骥伏枥之志,体现宋诗理趣与豪情的完美融合。



10


《西江月》

清 · 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此词,以惊蛰夜雨为背景,开篇"雷车惊蛰"化用神话意象,将春雷拟作天界车辇,气势磅礴。"雨脚穿江"以动写静,暗藏春潮暗涌之势。


下阕转入空灵之境,"青山如沐""绿水停航"形成色彩对照,白云、明月、纸帐(帆)构成迷离的视觉纵深感。


全词时空转换精妙,从夜半雷动到雨霁月明,既有惊蛰的生机躁动,又含春雨后的澄明静谧,在壮阔与婉约间达成诗意平衡。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