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余泽江|畅游沔鱼河(十六)
丰融春秋

畅游沔鱼河(十六)

作者 余泽江

有读者读了我的文章,说: “怪不得余老师有这么多故事,原来是家乡的沔鱼河水滋润。”是的,不管我走到那里,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沔鱼河都在我心中,滋润着我,鼓励和鞭策着我,向前!向前!永不言败!

朋友, 你知道沔鱼河吗? 你了解沔鱼河吗? 你到过沔鱼河吗? 都没关系, 那就让我来陪同你一起畅游沔鱼河吧. 走完沔鱼河全程, 你会对她的美貌迷倒,你会对她的风光所赞不绝口, 你一定会爱上她。


(十六)

沔鱼河从大田村的不知河村民组绕了个半圆,被粮站岩腳岩石阻拦,向对岸冲去。然后就在两岸石山的逼迫下,连续转了几个弯,进入龙洞村的雷公田。

龙洞村位于燕子口镇西部,距燕子口镇7公里,东邻本镇雄狮村,西邻本镇新光村,南抵本镇大田村,北至本镇沔渔河村。优美的沔渔河和704县道穿村而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居住着汉丶苗丶蒙古等民族,是燕子口镇经济、文人化发展较快的村之一。

美丽富饶的龙洞村

进入龙洞村,宛如江南水乡。河水缓缓流过,白鹅白鸭水中漂。岸边田嵠一块块,一年四季都覆盖着绿色。两岸生态良好,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堵堵悬崖在天上,白云绕山间,如诗如画。

在雷公田,河右岸有一个小山岩,这就是传说中的“沔鱼河三只金鸭水上漂” 的第三只金鸭。不知何年何月,人们在金鸭背上修筑了一座龙泾庙,供奉龙王,以求风调雨顺。(据当地一老人讲,这龙泾庙是建在“沔鱼河第5只金蟾背上” 。说第1只金蟾在龙滩沟严家包包,第2只金蟾在沓苏村丁家坡,第3只金蟾在膀子田,第4只金蟾在不知河,第5只金蟾在现龙泾庙处。5只金蟾的说法,比3只金鸭要确切得多)

过了雷公田,穿过大车寨子,就到了龙洞。

龙洞这里,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成了沔鱼河中下游的政治丶经济丶文化中心。1964年,铁匠公社和龙洞公社合并,成为大龙洞公社,领导们将公社迁至不知河小寨,由于不知河展不开,1978年,又将公社迁至龙洞。1980年代初,撤公社建乡,改龙洞为沔鱼河乡。在龙洞下寨组建起了三层楼的乡行政办公楼。

公鸡山下

乡政府办公机关建在龙洞,有力地促进了龙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时任乡党委书记向金勋的努力下,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先后建起了烤烟叶收购站丶乡卫生院丶电影院丶供销合作社丶农产品加工厂等,重修了龙洞小学,架起了沔鱼河石拱桥,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后来,又新建了龙洞中学和龙洞幼儿园,使龙洞更有活力。现在龙洞商铺连连,饮食店美食多多,欣兴向荣的龙洞焕发生机。到沔鱼河旅游,可在龙洞补充能量,品尝沔鱼河风味。这里的“食辣酒稳”饭庄,有沔鱼河特色烤鱼,还有回味无穷的羊肉粉,炸洋芋也让人流口水。

龙洞,就是在小街中部一个长年流水不断的洞。据说,很早以前,龙滩沟住着一户张姓人家,名叫张扁担。一天晚上,张扁担在睡梦中,突然见一黑衣人向他走来,说:“张扁担,明天我午时要从你家堂屋出去,请你把你家大红冠子关好,不要放它出来惊扰我,我好飞天。到时我会在东皇庙周边,搞几块大田谢你。”张扁担一下惊醒,原来是做了个梦。

虽然是梦,但张扁担还是不敢马虎。不管真假,早上起来,张扁担还是把他家的大红冠子关好。

吃过午饭也不见什么,张扁担想应该没什么了,就去放鸡出来喂。

正当此时,从他家堂屋正中,裂开了一个小缝,冒出了手指粗那么大的一股水,有一条黑蚯蚓似的东西顺水而出,从他家中门梭了出去。

这“蚯蚓”刚一出大门,就以迅雷之势,变大变长,鳞光闪闪,腾空而起,一会儿功夫,头就到了东皇庙对面。张扁担放出的大公鸡,见了“蚯蚓”,就直扑上去猛啄。这一啄,那“蚯蚓”痛了,头一摆就在东皇庙对面摆出个弯弯来,形成了一弯丘田。

但是,这可把“蚯蚓”惹怒了,它用尾一摔,张扁担一家连房带物被摔进了沔鱼河里。“蚯蚓”越变越大,成了一条黑龙。公鸡仍不放弃对黑龙的追啄,小黑龙也无法摆脱公鸡。就这样,双方僵持着。小黑龙顺水而下,翻滚十八次,所以从龙滩沟到天生桥就有了十八道弯。小黑龙被公鸡牢牢啄住,疼痛难忍,只得潜入洞中,这就是龙洞。从此,那公鸡就变成一座石山,守候在龙洞上方,随时注视着洞中的小黑龙。


沔鱼河桥

龙洞村民组分为一组丶二组,沿河岸边为一组,半坡中为二组。

龙洞二组风景旑妮,在村民活动广场深处,有一个洞,叫刺猪洞。据该组进过洞的张家顺介绍,刺猪洞很大很深。里边钟乳石奇形怪状,异彩纷繁,有12个大厅,若干个小厅。有的大厅可容纳千余人,有的小厅可摆一张麻将桌,4人围坐打麻将。这个洞上齐青杠坪,下至沔鱼河底,约有4公里长。洞中很复杂,大洞套小洞,小洞连大洞,沟豁丛横,岔路繁多,如果迷路,甚是危险。这个洞中,以前有刺猪出入,故称为刺猪洞。现而今,没人再见刺猪影子了。

沿着704县道,穿过小街,在龙洞小学侧面,就是沔鱼河桥。这里河水宽阔丶平缓,桥头塑一个大牌子,上书“沔鱼河桥” 。 游人可在这里留个影,在照片上写上“我到了沔鱼河” ,作永生的纪念。


作者简介:余泽江,贵州省毕节市人。蒙古族,作家。出生于乡村避壌,干过农活,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做过记者,任过军校教官。1985年4月转业地方,历任主任;局长、党组书记;秘书长等职,公务员退休。一生以爬格子为己任,几十年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三节草》丶《惜别凤锦桥》丶《贤妻似镜》; 出版有《编织金色的梦》丶《淬炼年华》丶《山路弯弯》丶《在部队成长》丶《有故事人生》等作品; 主编和参与编辑大型文献《密林一三九》丶《七星闪耀》丶《毕节县粮食志》丶《七星关区史志人物选》丶《绝壁宏图》丶《漫步沔鱼河》等等。是中华蒙古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学会副主任丶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丶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现居住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五龙桥。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