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业的大棋局里,一场颇为引人瞩目的博弈正徐徐拉开帷幕。西方船厂,交付排队;中国船厂,订单爆满;美国呢虎视眈眈;韩国嘛在暗自窃喜。在这副错综复杂的画面背后,蕴含着国际造船业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近期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订单量,呈现出了极为显著的激增态势。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仅仅是那扬子江船业集团,便一举获得了98艘船舶订单,其总价值更是高达117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它原先所设定的45亿美元的全年目标。

这一惊人的增长,不仅反映了,中国造船业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全球航运需求的强劲复苏。不过订单激增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球港口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据Linerlytica的报告,2025年第4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港口共滞留了近330万TEU的集装箱,占全球集装箱船队的11%。

这一拥堵局面,不仅给船舶的交付进度带来了影响,也使供应链的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了。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强势崛起,美国政府展现出明显的不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的造船业做法“可采取行动”,这一措辞被普遍解读为——美国或许会对中国造船业采取贸易制裁。

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严厉指责美国此举严重违反了WTO的规则,这完全是一种毫无遮掩的保护主义行为。这个时候,韩国造船业似乎从中嗅到了机遇。韩国进出口银行,宣布2025年将提升对造船业的融资实力,预计会给予82亿美元的船舶出口融资,相较于2024年增多了6.83亿美元。

这一举措,显示出韩国政府对于本国造船业有着坚定的支持态度,与此同时也反映出,韩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竞争之中所做出的战略布局。不过韩国造船业的这种比较积极的心态,到底能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呢?这方面依旧存在着疑问。

克拉克森等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造船订单或许会下降,将近30%,从2024年的5900万CGT,转而降至4200万CGT。面对这一预期,韩国造船业的策略是,专注于高附加值的船舶,以及复杂的船舶,特别是在环保技术方面,还有船舶自动化领域,以此来应对中国的竞争压力。

在这场全球造船业的角力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各国之间的竞争,更是全球航运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港口拥堵,供应链较为紧张,与此同时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去应对解决。

单纯的贸易保护主义,或技术封锁,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地去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后全球造船业的竞争形势或许,会越发地复杂多变。中国得在持续,且稳定地维持订单量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应对新的挑战。

韩国呢需要在高端市场当中,巩固自身的优势,这个时候呢,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美国怎样在这场竞争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这也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各国造船业理应以更为开放,且合作的姿态,一同去应对全球航运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推动该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实现共赢,为全球经济的复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