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西方是如何瓦解苏联的?这个女人说了实话,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眾說烽耘

到了二十世纪快结束的时候,那个曾经很厉害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就像一座大山崩塌了一样,不复存在了。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找出苏联为啥会垮掉的真实原因,还有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991年11月,已经不当英国首相一年多时间的撒切尔夫人,在美国休斯敦的一次演讲里,提前告诉大家她认为苏联会解体。

撒切尔夫人演讲时说过,西方国家用了三个必须的法子,一步步让苏联垮了。到底是哪三个法子,让西方没动一兵一卒就让苏联散了呢?

美苏争霸其实就是冷战,一种美苏两边没真正动手打起来的战争。这种高层的较量,让普通老百姓没法从大方面去看事情。所以,怎么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主要还是靠领导人来操心。

对方选择哪条路走,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规划。美苏两大势力之所以能冷战那么久,靠的就是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布满了眼线,到处搜集情报,以此来吓唬和迷惑对方。

撒切尔夫人提到的第一点是经济压力,意思就是要先把苏联的经济搞垮,但他们后来发现,这根本行不通。

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惧怕苏联的一点,苏联作为一个实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仅凭少量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就具备了打赢二战的强大实力。在大萧条那会儿,苏联是唯一没有失业问题的国家。

明白苏联经济不可能自己垮掉,他们就用情报手段,给苏联送去假消息,让高层领导人判断失误,好从内部把苏联搞乱。

英美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了经济制裁,还在其边境搞军事吓唬,给苏联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们搞军备竞赛、军事扩张,还禁止和苏联做贸易、交换技术,这些做法搅乱了苏联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让苏联觉得国家安全岌岌可危。

特别是到了60年代,苏联在军备竞赛上越发力,把国防花费提升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块,这对苏联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军费开支占了国家预算的一大块,这让其他像民用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受限,结果导致苏联经济的整体力量和竞争力都下降了。

很多钱都花在了军事技术的研发上,相比之下,对民用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就少了很多。这样一来,苏联在某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就比不上西方国家了。

军费开支持续上涨,加上国内经济结构有问题,这让苏联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债务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苏联政府就很难给老百姓提供足够的社会福利和经济上的保障了,人们对此越来越不满。

总而言之,60年代苏联大肆扩充军备,这对国家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让苏联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陷入了困境。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想办法让石油价格降下来。

这些国家多挖了些石油,让全世界的石油多得卖不完,油价就跌了。苏联是卖石油的国家,经济大半靠卖石油撑着。所以,油价一跌,苏联经济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也采用贸易制裁的办法,来让苏联的经济变弱。

这些国家搞了一系列动作,比如不让技术转让、管控贸易和金融往来等,这样就把苏联的国际贸易和技术进口给拦住了。这样一来,苏联就很难搞到需要的外部资源和技术,最后就只能孤立无依了。

技术封锁也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用来对付苏联的一种方法。

这些国家不让苏联轻易买到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军事和高科技方面,他们用了好多办法来阻拦苏联。这样一来,苏联就很难跟上世界科技的新发展了,只能花更多钱在科研上。但这些技术,苏联短时间内既搞不定,也没法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总的来说,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想了不少办法来拖垮苏联的经济,这样在冷战里他们就占了上风。这些手段五花八门,都靠着情报网和电视广播传到苏联那边,给苏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最终,美国在80年代搞了个大动作,叫做“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耍得团团转。苏联被这个高投入低产出的领域迷了心窍,结果最后搞得苏联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真是让人头疼。

苏联宪法有个挺“宽松”的规定:只要加盟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大多数同意,那个共和国就能很快离开苏联。

不过,苏联共产党和别的普通劳动人民政党一样,只要他们拿了政权,就能团结一心,特别有凝聚力,这就是穷人政党的长处。不像西方那些所谓的民主,其实不过是些大资本家和大佬们的传声筒,哪有什么真正的兄弟情谊。

因此,西方早期就发现,苏联的加盟国非常封闭,难以渗透,于是他们就转而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宣扬基督教的普遍价值观,并在世界各地行善积德。

大家常听到的去非洲做慈善,帮那里的饿肚子孩子,还有好多西方好听歌曲里唱的“全世界都是一家人”的理念,其实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比如说,美国之音就是美国政府用来通过广播向全世界讲自由和民主的一个官方组织,它也给苏联播过节目。在冷战那会儿,它给苏联播了好多讲自由和民主的内容,就是想让苏联的老百姓对政府有意见,甚至起来反抗。

电影是大家都很爱看的,在冷战那会儿,西方电影就通过展示自由、民主、人权这些观念,还有把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想要改变苏联老百姓的想法和看法。

总的来说,西方国家用了不少方法来推广自由和民主的想法,想打破苏联老百姓对共产主义制度的信任。这些方法管不管用、影响大不大,大家说法不一,但它们都是想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入人心。

那时候,苏联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挺苦,可苏联的领导层却成了腐败的聚集地。这样的做法,我们国家也很看不起。我们那时批评苏联是“修正主义”,不光是因为他们的路线走偏了,更重要的是苏联共产党的本质变了味。

自满、狂妄、对加盟国和周边小国施压,还强行派兵到阿富汗去管别国的闲事,这根本不像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应有的行为。

一个国家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要看领导人的品性和本事,美国和英国就盘算着控制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思想和权力,想让苏联分裂。

一连几任领导人都上了年纪,国家经济也老不见好转,苏联老百姓开始对老人掌权感到不满。大家伙儿都想选个年轻点的头儿来带路,这样一来,戈尔巴乔夫就被大家注意到了。

撒切尔夫人的顾问们对他的看法是:这个人做事不够细心,容易被人带着走,还特别爱面子。

不过戈尔巴乔夫和苏联大多数政界大佬关系铁得很,所以英国就和美国联手,借助国际上的力量,助他一臂之力,让他能掌控大权。

于是,苏联就像夕阳一样,一点点地走向了尽头。

美国和英国政府想了些办法来提升戈尔巴乔夫的声望。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都觉得苏联得换个更开放、愿意改革的领导人来改进经济和政治制度。所以,它们就开始积极打听和考察有可能的人选,戈尔巴乔夫就是那时候被认为很有开放思想和改革意愿的领导人之一。

美英两国政府在苏联的内政纷争里插了一脚,想帮一把戈尔巴乔夫,同时让他的政治对头势力减弱些。

比如说,美英两国政府会派大使、间谍还有情报人员去搜集和分析苏联内部的政治消息。这些消息对美英政府制定策略和方针很重要。同时,他们通过大使向苏联表明美国的态度,让苏联高层感觉只有戈尔巴乔夫上台,才能稳住大局。

这样一来,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对手的力量就被大大减弱了。

美英两国政府也通过给苏联提供经济帮忙和技术分享等手段,助力苏联的改革和现代化。这些帮忙和分享的资金物资,有一部分被拿来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和经济恢复工作。

不过老话常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位被西方世界看好并给予支持的最高苏维埃头头,一上台不先想着从经济上给国家动动手术,反而急着在政治上对苏联大动干戈,结果闹得人心惶惶,思想一片混乱。

很明显,戈尔巴乔夫想绕过那些腐败的官员,直接靠老百姓的力量创造经济上的大成就。但他没想到的是,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光得靠大家努力干活,还得有好的管理、足够的钱和先进的技术。要是没了那些官员体系在后面支持,整个国家根本就转不起来。

因此,戈尔巴乔夫想让国家焕然一新,带着苏联摆脱难关,但这最后却变成了八一九政变。苏共高层把戈尔巴乔夫软禁起来,想让国家重回老路。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英国和美国已经暗中布置好了对苏联的“处决者”,只等一声命令,苏联就会“分崩离析”。

这家伙就是叶利钦,美英两国想捧他当“人民阵线”的头儿,助他进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抢班夺权,把戈尔巴乔夫挤下台,自己当上俄罗斯的老大。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叶利钦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掌控了苏联中的俄罗斯部分,而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从苏联中分离出来。这个存在了七十多年的红色大国,一夜之间就换了模样。

苏联早已成为过去,但回头看看历史,我们得从中吸取点教训,说到底,苏联解体还是因为自己的问题。

那时候的老大哥,官架子大得很,贪污腐败到处都是,还自以为很了不起,思想乱成一团麻,结果把老百姓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心都给弄丢了。

不得不承认,西方国家在让苏联解体这件事上赢了,但咱们也得明白,这些办法能起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苏联自己把自己搞垮了。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