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提到三星堆可能出现了超前的发明创造金属螺丝扣件,今天我们继续说三星堆超时代的黑科技产品。这是一件一出土就热度不断的文物,至今仍是备受大家期待的三星堆文物之一。考古界给它命名为“龟背形网格状器”。但是很多人却认为这个名字过于草率。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到它很容易联想到古籍记载的一件上古神物。我们先来看这件“龟背形网格状器”的造型和结构。这件文物外形以标准的椭圆形青铜网格为框架,整体形似龟背。龟背中间由横竖都是九道的铜条连接在一起构成网格,龟背形网格外侧由方形铜条框架围合连接,龟背形网格和外框对称的分为两扇用合页装置连接可以开合,合并在一起形成中空的网格装置,中间放置有一整块同样呈椭圆龟背形的大玉石,合在一起后外框的四角都用一个龙头造型的空心装置锁住固定。

三星堆“龟背形网格状器”出土未提取时画面
由于埋在地下很久了,这件文物已经有部分变形,加上锈蚀严重,无法在不损坏文物的情况下把龙头取下将其打开。所以关于里面玉石的真容目前还无法看到。但是根据刚出土的时候考古人员的清理记录可以知道,玉石的表面有丝绸残留物和青绿色的染料。不仅如此,上面还覆盖着黄金金箔,龟背上还绑着两条长长的铜带子。还能看见上面附有一个带神秘涡形纹饰图案的物体。可见这件器物在当时来说十分重要,几乎用上了那个年代所有最珍贵最好的材料来打造保存放置它。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了古籍记载中的上古神物河图洛书。《汉孔安国传》记载“天与禹洛书出。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这是不是和“龟背形网格状器”上的横竖九道条纹十分契合,最神奇的是,自古都有大禹出生在三星堆附近的汶川的说法。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件器物和洛书有关。

央视节目中三星堆“龟背形网格状器”出土提取后清理画面
此外《竹书纪年》也有记载“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这段记载也和龟背形网格器十分契合,甲似龟(玉和青铜网格均为龟形)、龙马(青铜龙头锁似马嘴)、玉、黄金、赤文绿色、青绳捆绑(青铜带,玉石表面还有残留的青绿色颜料)。这也太巧合了吧,这里的甲图应当就是后世常说的河图。难道“龟背形网格状器”还与河图有关?
更加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三星堆所处的广汉至少在汉代前就叫雒城,而雒古同洛。更让人惊讶的是流经广汉地区有条叫石亭江的河流,石亭江在东汉以前叫洛水,而流经三星堆的鸭子河正是石亭江(洛水)的主要支流。东汉时益州牧刘焉垒石为亭以镇江水,所以洛水改名为石亭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三星堆所在区域有可考的资料显示东汉以前叫雒城,还有洛水流经此处,如今还发现极有可能与河图洛书有关的上古文物出土,难道这一切只是巧合?

央视节目中三星堆“龟背形网格状器”复原图画面
这还没完,宋代理学家朱熹收录的河图洛书正是来自于四川。公元1193年,朱熹指派他的得意弟子蔡元定去四川帮他寻找两幅神秘的图案,这两张图没有任何文字,只有圆圈和黑点,相传这是揭开人类奥秘的无字天书。自古以来《易经》就被认为是“大道之源”。曾被称为亚圣的朱熹对易理、象数和易图学有突出的贡献,他主张还原《易》本来的面目。在朱熹之前的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大家以《易经》为基础著书立说创立门派,且都颇有成就。
朱熹想要超越前人他的秘密武器正是这两幅神秘图案。一次偶然的机会朱熹从别人那里得知在四川地区有两幅神秘图案,它们能帮助他找到《周易》本来的面目,于是朱熹便派他的得意门徒蔡元定亲自远赴四川求来了这两张图,这就是首次向世人展示一直以来只见于史料的神秘的河图洛书。被认为河洛文化滥觞的河图洛书为什么又是出现在四川?还有人认为这只是巧合吗?

宋代开始首次面世的来自四川的河图洛书
明眼人都知道三星堆这个“龟背形网格状器”在那时候绝对不是一般器物。所以它便成了三星堆最受期待的文物之一。不仅如此,这件文物还自带超越时代的黑科技。据四川大学三星堆考古队队长黎海超介绍通过X光技术发现“龟背形网格状器”使用焊接技术的证据。而且可以明显看出器物焊接的技术十分娴熟,连接点很平滑,没有明显的焊点痕迹。这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早的金属焊接技术,三星堆再一次改写了历史,把人类出现焊接技术的年代大幅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