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俄罗斯的石油,卖给印度35一桶,凭什么卖给中国却要80?
混沌录

2023年3月,一艘满载着俄罗斯ESPO混合原油的巨型油轮缓缓靠泊于中国舟山港。这是一幅宏大的画面:钢铁巨兽浑身锈迹斑驳,却显现出一种沉稳的力量,带着来自东西伯利亚的珍贵能源资源横跨万里海洋抵达这里。

岸边,纪律森严的码头工人已整装待发,机械臂高高扬起,随时准备将这一船的低硫轻质原油转运至储油罐区。这批原油入境的成交价为每桶80美元,这个价格不仅高于传统的大部分俄罗斯原油,也与印度同期从俄罗斯采购的乌拉尔原油形成了一个鲜明的价格对比。印度的乌拉尔油价格只有每桶35美元,离岸价甚至还不到舟山港原油价格的一半。

之所以这么便宜,和油的品质也有关系。来自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西麓的油田,这种高硫重质原油开采成本仅为每桶16美元,原本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资源。然而,高硫含量使得精炼前的脱硫处理既耗时又耗资源,这不仅额外增加了成本,也间接降低了炼厂的加工效率。

2022年的俄乌冲突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战争爆发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能源抵制,中断了对俄原油的依赖,这一举动直接打击了俄罗斯传统出口市场。这种政策变化中,乌拉尔原油首当其冲。这种高硫重质原油原本是俄罗斯出口的主力,凭借价格低廉、开采成本仅为每桶16美元的特点,在欧洲市场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欧洲的集体抵制迫使俄罗斯迅速寻找新的买家,以避免油田陷入停产危机。印度成为替代市场中的关键角色。

俄罗斯转向印度,不仅因为印度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更因为印度有能力接纳这些高硫低价原油。根据当时双方达成的协议,俄罗斯以每桶45美元的离岸价格向印度出售乌拉尔原油,这一价格相比国际市场的原油基准价格大幅打折,经过运输、保险等费用扣减后,印度炼油厂实际采购价只需每桶35美元。这种折扣价显然是俄罗斯为迅速清空库存、稳定出口额的无奈选择,但却为印度带来了极大的商业机遇。

在印度,这些廉价乌拉尔原油并非用于满足本土能源需求,而是作为一种获取利润的“加工材料”。印度炼油厂并没有投资昂贵的设备对这种高硫重质原油进行深入提炼,而是采用基础炼化程序,简单处理后生产柴油、航空煤油等中间产品,占总原油加工量的37%。这些炼制出的制品并未完全留在印度,而是被迅速装船,通过所谓的“影子船队”进行出口。这些没有明确航线记录的船只最终驶向的目的地,正是此前抵制俄罗斯油的欧洲国家。

欧洲能源市场对柴油、航空煤油等产品需求旺盛,而价格低廉的乌拉尔原油经过印度炼化后,贴上了“非俄罗斯来源”的标签,以较高的价格重新进入欧洲,从而绕开了西方的制裁机制。整个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转口贸易链条,使印度在能源市场的全球化操作上获益匪浅。根据数据,印度通过这种模式每年创造了48亿美元的利润。

这种模式也反映出了印度能源战略的一些弱点。大量依赖廉价原油的进口和加工,暴露了印度在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相对短板。基础炼油虽然投资小,见效快,却无法实现高附加值的能源经济链条。更重要的是,印度的能源模式并非完全自主,其核心利润的实现与地缘政治息息相关。一旦俄罗斯油折扣减少,或者转口模式受到封锁,印度的这种经济收益将可能被迅速削弱。

中国的高品质能源需求

与印度在能源市场上的策略相比,中国展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在能源采购上,中国更注重品质与长远需求,而非短期的价格优势。这一需求由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决定。

俄罗斯的ESPO管线原油成为中国能源市场上的战略性资源。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采的ESPO原油是一种低硫轻质原油,其硫含量低至0.59%,远低于乌拉尔原油。这种品质上的差异意味着ESPO原油可以无需复杂的脱硫程序,直接进入炼油厂生产高标号燃油。相比乌拉尔原油额外的加工成本,ESPO原油的高效性更加适配中国工业的需求,能够快速转化为终端产品,服务于汽车、航空、重工业等对燃料品质有高要求的领域。

2023年1月,中国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续签了一份长达十年的合作协议,确保了这一优质原油的长期供应。根据协议,ESPO原油的定价基准紧盯布伦特原油,相比廉价的乌拉尔原油,每桶溢价21美元。高溢价并未阻止中国对这一资源的采购,因为相比削减加工成本、提高工业效率所带来的收益,这种溢价显然是值得的。ESPO管线每年向中国输送3000万吨原油,构成了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一环。

中国对能源采购标准的不断提升与其发展目标密切相关。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从原油采购到加工,中国追求的是产业价值链上的长期竞争力,而非短期的交易利润。通过优质的原油供应,中国工业不断向更高附加值靠近,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话语权。

地缘政治与能源走向

2024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份重要的防务合作协议,协议达成后,印度迅速削减了40%的俄罗斯原油进口量,转而将目光投向美国页岩油。美印关系的深化,使印度加快了能源供应渠道的多元化步伐,但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对俄罗斯原油出口格局的新一轮冲击。

印度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原油的重要客户,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大幅采购低价乌拉尔原油,这不仅为印度国内能源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供应,还通过转口贸易赚取了可观的利润。然而,随着印度大幅削减对俄油的依赖,俄罗斯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为了维持出口量,俄罗斯不得不进一步提升乌拉尔原油的折扣幅度,从最初的30%增加到42%,使其价格跌至每桶28美元的历史新低。尽管如此,印度从这种低成本交易中短期获益,但其长期的能源策略仍然容易受到外部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能源安全的脆弱性依然存在。

与印度的骤然转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俄之间的长期能源合作。面对欧美的金融制裁和经济封锁,俄罗斯在能源出口上逐步将目光从西方转向东亚,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能源的重要“蓄水池”。2023年,在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上,两国进一步深化了金融领域的协作,特别是在石油交易中的本币结算比例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人民币和卢布直接兑换,中国和俄罗斯在金融操作上绕开了美元结算,降低了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汇率波动曾对国际原油交易形成显著压力。据统计,2023年中俄本币结算的比例已提升至65%,显著减少了因外汇市场波动而引发的成本不稳定性。

中俄能源合作的未来潜力

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版图中,ESPO管线被视为普京总统任内的重要工程之一。这条起始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横贯东西伯利亚的能源动脉,其设计初衷便是以中国为核心出口目标,同时辐射亚太地区的其他市场。通过这条管线,俄罗斯每年至少向中国输送3000万吨优质低硫原油,成为支撑中国工业能源需求的重要来源。相比之前通过海运出口的模式,ESPO管线的开通不仅缩短了能源运输的时间,也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ESPO管线并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国提供原油。在管线的延伸方向上,俄罗斯还为其设计了多用途的出口体系。例如,支线的延伸至朝鲜罗津港的规划便显示出俄罗斯希望扩大能源市场覆盖范围的意图。与此同时,这一能源动脉的潜在影响也引发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地区国家的高度关注。为了争夺ESPO原油,日本甚至提出过愿意为每桶加价3美元,希望通过经济利益撬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的转移。面对中国强劲的购买力和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俄罗斯显然更倾向于与中国开展深度合作。

尽管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一危机也促使俄罗斯进一步加快了能源市场“东移”的步伐。从整体来看,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从未来发展看,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还存在更多的潜力。伴随着中国工业升级对高品质原油需求的稳步增长,ESPO原油可能会在中俄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张力.俄油在东西伯利亚发现新的油气储藏[J].现代化工,2013,33(9):4-4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