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准备写《范蠡传》,向全网征集创意和素材
黑面郎君

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强势崛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我年少的时候,日本光荣出的《三国志》系列游戏风靡全球,我一直在想,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的名人异事,谱写了很多传奇篇章,什么时候也能像三国的人物那样,也风靡全球。

后来,出了《大秦帝国》等一系列的优秀影视作品,算是填补了一些空缺,但远没有造就出像三国一样的影响力。

有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秦时明月》圈粉无数,在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可惜作者英年早逝,导致作品没能继续扩大影响力。

但《秦时明月》的背景设定是在秦朝,真正诸子百家兴起应该是在春秋末、战国初期。

这个时期的人物中,范蠡是我非常欣赏的人物,我确信他能被塑造成新时代的大IP。

在历史地位上,他在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在民间,被尊为“文财神”,商业的“行业神”,其故事本来就极其有传奇色彩。

更何况,他从出生到死亡这个时期,文化上有孔子、老子、墨子领军,兵法上有孙武、司马穰苴这样的武庙十哲,商业上有范蠡、子贡、猗顿等富甲天下的富商。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也精彩纷呈,具备宏大的叙事背景。

《范蠡传》有很多版本,但我想写本不一样的。不仅仅只局限于范蠡本人的故事,而是希望能通过他的一生,展现春秋末年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盛景,体裁暂定为历史小说。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希望有众多人的参与,从今天开始,我将持续发布范蠡生卒年间(公元前536年至公元前448年)的诸多历史人物的小传,为后续的创作打好基础。希望有各位专家、网友提供更多的资料辅佐,也欢迎更多网友在符合历史框架的基础上提供各种脑洞。

关于人物设定,我们当然要从范蠡开始。

1、范蠡的出身设定

范蠡的祖上到底来自何处?有专家说,范蠡的祖上是范武子,这个说法尚未有史料证实。范武子是晋国重臣,因功受封范邑(今河南范县),为晋国范氏始祖。这个家族非常辉煌,后代包括范文子、范宣子等名人,主导晋国政坛近百年。公元前497年晋国“范氏之乱”后,范吉射败逃齐国,部分族人可能流散列国,据《清华简·系年》载:“晋范氏奔楚”,但时间在战国初期,晚于范蠡活动年代。这是非常指的存疑的地方,范氏那么旺的家族,如果与范蠡有关联,为何史书只记载其出身普通?而且晋国范氏在范蠡活动期间,尚未没落。

著名学者李零在《中国方术续考》中认为“范蠡继承晋国范氏的商业传统”,晋国范氏擅长“轻重之术”,范蠡的 “积著之理” 与之高度相似,且范蠡三迁的 路线图(越→齐→陶)与晋国范氏的商业版图重合,但这个说法并没有直系族谱可以佐证,只能算是推断。

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在《战国史》中,提出楚国范氏属于独立发展氏族,并非晋国范氏迁移而来。

《左传・文公九年》中记载 “范山言于楚子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楚国的范山向楚庄王进言,认为晋国国君年幼,是图谋北方的好时机,于是楚国出兵攻打郑国。从时间上来看,范山的劝楚王伐郑,是公元前618年,早于晋国范氏出现。晋国范氏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晋景公七年(前 593 年),士会因率兵打败赤狄,食邑由随移封于范,其子孙以范为姓。

另外,如果范蠡的祖先是显赫贵族、名门之后,《史记》、《左传》等应该有记载,但《史记》《左传》对范蠡家世只字未提,所以对范蠡的人物设定,抛却众多范蠡传记中将其设定为落魄贵族这个设定。

《越绝书》说:“范蠡其始居楚,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说范蠡最初生于楚国宛地,可能来自于比较小的村落。“虚”通“墟”,常指村落、区域等,“伍户之虚”指的是人口很少(五户)的村子。

元代孔克齐《至正直记》中说:“朱公少孤,依兄居,兄使牧豕”,说范蠡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依靠兄长生活,兄长让他去放猪。

清《绍兴县志》说:“陶朱公幼失怙恃,兄嫂抚之,尝牧豕于山”,也佐证了范蠡是兄嫂养大的说法,并且曾经放猪。

这说明其兄嫂可能是从事畜牧业的,那么范蠡后期对从事畜牧业很有心得,可能是从小时候就积累的才能了。

根据以上材料,设定范蠡为普通人家出身,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嫂养育成人,哥嫂从事养殖业。

2、范蠡的外貌和性格设定

清华简《越公其事》:“蠡少时倜傥,不羁于俗”,说范蠡少年时风度翩翩、性格洒脱、不被世俗所束缚。

《吴越春秋》记载:“蠡字少伯,乃楚宛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说范蠡装疯卖傻,卓尔不凡,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史书中没有对范蠡外貌特征的记载,但“倜傥”二字,说明他气质不凡,另根据楚人墓群考古,楚地精英多纤长体型,所以设定为身材纤长、英俊潇洒。

范蠡的早期和中后期,性格差别很大,年少时“佯狂”,经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但是中后期理性得可怕,又极其坚韧,擅长谋略、精于算计又有超人的耐心。

这样的性格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应该设立一些事件,让其成长。

范蠡幼时和少年时的史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给了我巨大的创作空间。

3、范蠡的人物关系设定

范蠡的哥嫂没有名字,所于要给他们取名字,并设计范蠡与哥嫂之间的故事,对范蠡养殖技能和初步商业技能的启蒙。

范蠡与西施的关系设定,史书上没有记载范妻是谁,但绝不可能是西施。民间流传了太多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的故事,但《墨子・亲士》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 ,说明西施是被沉江而死。没有于范蠡泛舟五湖的可能。但说明西施在当时就因为美貌声名远播,这是个大IP,对于传播文化来说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得重新设定范蠡与西施之间的关系,这里面可能要采用颠覆式的虚构,比如设定西施沉江后被范蠡设计救走。

范蠡的妻子,据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所说,其家族从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家谱上清楚写着范蠡的妻子是黄氏。黄这姓,一是出自嬴姓,来自被楚国所灭的黄国,二是出自于黄龙师这种官名,都是贵族之后。结合《史记》中“范蠡救子”中范蠡妻子的话,范蠡妻子是有见识的人,可能是大家闺秀。可以设定为没落贵族之后,与妻子之间的相知相识,也有巨大的创作空间。

范蠡的老师,多本史书记载是计然,又多说计然就是文子。文子作为老子的弟子,当时名气就很大,并且被周天子请教治国方略,范蠡从文子这学到一生受用不尽的学问可以理解。但《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载,计然游历越国的时候,范蠡与计然相见,这说明范蠡在遇到计然之前还有老师。因为范蠡所学太杂,有纵横捭阖之术、有兵法、有占卜术、有医术、有剑术,他的思想中还借鉴了法家、墨家、儒家等多家思想。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还得设定多位老师或者能给予他指导的朋友。特别在青少年时期,他的绝世才华的来源,需要有个交代,而这个交代,与诸子百家的特点可以融合,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作空间。

越女,《吴越春秋》创作了越女这个形象,金庸在《越女剑》中又根据这个形象升华了阿青这个形象。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作,还是重新设定一个越女的形象?我还没想好。

至于后续与文种、勾践、伍子胥、夫差等人的关系,通过各种人物小传来建立关系。

4、范蠡在楚国的经历

范蠡到底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什么,导致他对楚国极度失望,用装疯卖傻来掩饰自己的绝世才华?

这是范蠡怀才不遇的时期,也是能力成长期,这个时期对于他的三观形成、性格塑造至关重要,但又是史书记载的空白,这就也给了我巨大的创作空间。

各位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总体思路是,保持有史料记载的部分符合历史记录,没有史料的部分,依据历史条件去大胆创作,把范蠡这个大IP以及春秋时期的文化魅力大幅度挖掘出来。

下一篇文,正式发《范蠡小传》。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