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心态放好
编辑|t
引言
桂系抗战,到底是“功勋卓著”,还是“名过其实”?他们在台儿庄战役大胜,又在昆仑关痛击日军,却也在桂林保卫战节节败退。
桂系被誉为“抗战模范”,但他们的战绩和贡献究竟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支战场上的“变色龙”。

桂系的首次“大突破”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台儿庄战役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军事胜利,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台儿庄,位于徐州以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日军将台儿庄视为突破华东战线的关键节点,而国民党将领李宗仁的桂系部队,却在这里书写了一段让世界震惊的传奇。
1938年3月,日军主力第10师团和第5师团向台儿庄发起猛攻。这是日军为了实现华东战区的大规模进攻而发起的一场战役。
台儿庄地势狭窄,日军的装甲车、重炮优势逐渐显现。可是,谁也没想到,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大逆转。

李宗仁,作为桂系的灵魂人物,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他通过灵活的战术,避免了日军强大火力的正面冲击,采用了诱敌深入、包围歼灭的策略。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台儿庄的胜利不仅让日军损失惨重,还打破了他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是桂系将领李宗仁的首次“大突破”。此战中,歼灭了日军2万余人,这在整个抗战中具有重要意义。台儿庄不仅是桂系的一场胜利,更是一场代表中国军队整体实力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但是,台儿庄的胜利,不仅是桂军将领的一次大突破,也为之后的抗战局势变化奠定了基础。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将领在这场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也让蒋介石开始更多依赖他们的力量。
昆仑关战役:桂军的铁血攻坚
时间来到1939年12月,桂系军队迎来了他们在抗战中的又一次重大考验——昆仑关战役。昆仑关,地处广西南宁的北部,是桂林至南宁的要道。这座关口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是敌人进攻广西和西南地区的门户。

日本军队派遣了精锐的南支派遣军,企图通过昆仑关突破桂系防线,一举打开华南的战局。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蒋介石指派桂系的杜聿明指挥,第五军驻守昆仑关。
这场战斗的规模空前,日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试图一举突破。第五军与日军展开了长达近半个月的激烈战斗,双方的伤亡惨重。
在昆仑关的防守中,桂军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素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5师团的日军一直没有办法突破桂军的防线,在双方长时间的阵地战中,桂军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12月31日,桂军终于收复昆仑关,击毙日军4000余人,成功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也为后来的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昆仑关的胜利虽然令人欢欣鼓舞,但桂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桂军不仅伤亡惨重,且当时的装备和补给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其作战能力。不过,尽管如此,桂军仍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打赢了这场战略意义重大的战役。
桂林保卫战
接下来,桂军迎来了他们在抗战中的另一场重大战役——桂林保卫战(1944年)。这场战役的背景非常特殊: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目标直指桂林,企图通过攻占桂林,切断中国西南的抗战后勤供应线。

在这种情况下,桂林成为了国民政府西南大后方的最后一道防线。桂林失守的后果,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国民政府统治的致命打击。
桂军面临的是近10万日军的进攻,而守军仅有2万。这场战斗的规模空前,桂军需要抵御的,不仅是日军的兵力优势,还有日军先进的装备和更为丰富的战斗经验。
尽管面对极其不利的局面,桂军依然选择了坚守。他们通过顽强的抵抗,拖延了日军的进攻时间。然而,由于兵力不足和补给线中断,桂军最终未能阻止日军的突破。

桂林在历时十几天的激战后沦陷。桂军在保卫桂林的过程中,损失惨重,伤亡2万余人。而日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歼敌6000余人,显示出桂军虽败犹荣的顽强作战精神。
桂林保卫战的失利,意味着日军彻底控制了桂林及周边区域,迫使桂系的抗战力量暂时转入后方,进行再组织和恢复。
抗日战争纪念网-2019-06-25 11:54:41广西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7-13 17:13:26-抗战中的桂系,舍己为国,全力抗战,广西人表现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