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万万没想到,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大吵,没吃饭就被赶出白宫
青栀pro

据央视3月1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美国白宫,在大名鼎鼎的“椭圆办公室”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进行了激烈的公开会谈,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矿产协议也没签署,安全保障也没承诺,美国方面十分不满,连国宴都没有招待,就把泽连斯基为首的乌克兰代表团轰出了白宫。


根据此前报道,泽连斯基在2月26日就高调宣布了此次访问,强调矿产协议谈判“包含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内容”,并称协议将免除乌克兰对美方已提供援助的债务偿还责任。


美方官员也曾透露协议有望在28日当天签署,甚至提到两国将成立联合投资基金共同开发稀土资源。然而,当泽连斯基28日上午11点20分抵达白宫后,气氛却急转直下。


会谈刚开始不久,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就在媒体镜头前爆发了激烈争执。据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事后讽刺称,“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能克制住没对泽连斯基动手,简直是个奇迹”。


冲突的核心点可能与此前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公开批评有关。早在2月18日,特朗普就公开指责泽连斯基政府“三年前就该与俄罗斯达成协议避免战争”,甚至建议乌克兰应该重新选举总统。


这种态度显然让泽连斯基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在当天的会谈中,特朗普不仅拒绝承诺继续提供军事援助,还对乌克兰要求的安全保障问题避而不谈。


一位白宫官员透露,双方在椭圆形办公室的对话“极其紧张”,最终美方直接要求泽连斯基及其代表团提前离开白宫。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会谈前一天,泽连斯基还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参议院两党代表团,讨论了军事援助和立法支持等问题。但特朗普显然对此不以为然,他在会谈中强调“实力是通往和平的必需品”,却未给出任何具体支持措施。


更尴尬的是,原本计划作为会谈成果展示的矿产协议也因分歧未能签署。乌克兰方面此前宣称协议已加入安全保障条款,但美方最终版本却删除了这些内容,导致泽连斯基团队无法接受。


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嘲讽泽连斯基“在白宫挨了狠狠一击”,而乌克兰国内则对此次外交失败反应强烈。


有分析指出,这次会谈破裂不仅暴露了美乌关系的裂痕,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通过与俄罗斯直接对话解决乌克兰问题,而非支持泽连斯基政府。


尽管乌克兰方面仍表示“美国的援助至关重要”,但现实是连最基本的礼节性国宴都被取消,泽连斯基离开时甚至没有回答任何记者提问。


可以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次访问美国的结局,让人看到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原本计划签署的矿产协议和安全保障谈判全盘落空,甚至连基本的国宴都没安排,代表团直接被“轰出”白宫,这种公开撕破脸的外交场面,本质上暴露了美乌关系已从“盟友”滑向赤裸裸的利益交易,而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几乎失去了所有筹码。


从协议内容看,美国对乌克兰的压榨意图非常明显。矿产协议的核心是让乌克兰将未来自然资源收益的50%注入美乌共同管理的基金,而美国则通过金融手段掌控基金主导权,甚至能从港口等基础设施中继续收割利益。


这种条款被乌克兰舆论直指为“殖民条约”,连《华尔街日报》都承认条件苛刻程度堪比历史上的不平等协议。


泽连斯基原本希望用资源换安全,但特朗普政府不仅删除了协议中的安全保障条款,连一句实质性承诺都不愿给,反而要求乌克兰单方面让步。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已把乌克兰视为可榨取剩余价值的“耗材”。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背后藏着多重算计。一是选举政治驱动,他需要兑现“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而乌克兰的持续抵抗成了绊脚石。


二是战略重心转移,美国正将资源投向亚太,不愿继续为欧洲安全买单。三是内部亲俄派影响,比如副总统万斯曾公开主张乌克兰应割地换和平,这次会谈中甚至质问泽连斯基“为何不感谢美国”,显示出美方对乌立场的根本性转变。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在会谈中多次提到与普京的“良好讨论”,并透露停火协议细节已在谈判中,这暗示美国可能绕过乌克兰直接与俄罗斯做交易,用放松制裁换取俄方在冲突中让步,而乌克兰的利益则被彻底牺牲。


现如今,乌克兰当前的困境已到了临界点,军事上,每天60%的炮弹依赖美国供应,若军援中断,前线可能三个月内崩溃。经济上,资源被变相抵押,协议若签署,未来50年的矿产收益将被美国长期吸血。政治上,泽连斯基回国后,如果没猜错的话,反对派绝对立即要求其辞职,称他“让国家尊严被践踏”。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乌克兰成了大国博弈中随时可能被抛弃的棋子。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折射出地缘格局的重构。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虽表面声援,但实际对乌援助已大幅削减,马克龙访美试图游说安全保障却无功而返。


英国虽宣布提供三万架无人机,但其经济衰退自顾不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俄罗斯则抓住时机在战场加强攻势,同时通过外交渠道与中东国家联动,试图瓦解西方制裁联盟。


这些动向表明,美国主导的“抗俄统一战线”已名存实亡,各国开始重新站队。


未来局势的关键在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民主党推动的610亿美元援乌法案仍在国会僵持,若前线崩溃可能迫使共和党妥协。但更大的变数在于特朗普的对俄策略,如果他真的与普京达成秘密协议,乌克兰或将被迫接受领土换停火的结局。


而泽连斯基政府目前既无实力反攻,又失去西方坚定支持,最终可能沦为大国利益交换的牺牲品。


这场白宫闹剧不仅撕下了西方“价值观同盟”的伪装,更揭示了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永恒法则,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对此你怎么看?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