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芦苇 vs 纳米浮漂:小河沟冬鲫钓鱼谁称王?老钓手实测揭露真相!
大光头渔纪

各位钓友!冬钓鲫鱼想爆护,浮漂选对是关键!这两天在小河沟钓鱼,周边的钓友各有秋千,结果惊掉下巴,有人连杆——上鱼,有人漂都调不准!到底哪种浮漂更适合低温鱼情?看完这篇实测对比,少走年3弯路!

在钓鱼过程中,聊到最多的无非就是,兄弟你那边有没有鱼口,兄弟你用什么饵料,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就是我在旁边默默上鱼,但是大家只关心你用什么样的饵料,其实我说个大白话,野河沟里面的鱼,你就是用坨X都能上来,虽然我说的有点夸张,但是这个确实的,当然如果两人挨着在一起,同台垂钓,相距不超过1米则另当别论,其实饵料虽然有讲究,但是浮漂就是钓鱼人的眼睛,钓鱼人的风向,正巧当天垂钓完,就去渔具店补充点弹药,正好也碰到几个钓友坐着聊天,感觉有点意思,就提起了这个事情。

- 芦苇党:“老祖宗传下来的芦苇漂,无敌灵敏度!鱼蹭线都能出信号!”(老钓手刘大爷原话)
- 纳米党:“醒醒吧!纳米漂不吃水、不变,目新手闭眼调三钓二!”(钓具老板李总反驳)
为了解决这场“漂界世纪浮之争”,作为一个自媒体钓鱼博主,每天不是在水边,就是在去往水边的路上,我特意选了自己的一个垂钓菜地来作为测试,菜地也是一条小河,鲫鱼比较多,但是吃口稍微狡猾,因为本人钓鱼完了不要渔获,都是钓获放流,所以小河沟里的鱼已经被我培训得全是精英部队!

首先登场的是芦苇漂:这玩意从钓鱼开始到现在一直是经久不衰,创造了很多神话,到底是低温杀手还是智商?
当天我用的装备是12目细长身芦苇漂(市场价50元)+0 .6主线+0.3子线
实战表现:
优势:首7竿分钟中鱼!轻口鲫鱼半目顿口清晰,连续5次截杀信号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致命伤也暴露了出来:午后12点开始太阳上头,升高水温,漂目竟涨2自动目!不由得心里大骂:“这破漂吃水!”

本次垂钓数据:上午3小时钓获16尾,下午3小时骤减至4尾。 中途也有轻微调整过漂目,但是下午的鱼情还是不太理想,初步我的结论是鱼随着天气气温,有小起伏,吃口变差!但是也怀疑过是浮漂吃水有关!

本着要挖掘出这个漂到底是什么个情况,第二天依旧早上阴天,中午开始出太阳,第二天我用了纳米漂,这玩意到底是稳定之王还是大家口中的迟钝木棍?
这次选择的装备是枣核纳米漂(某网红39.9元的的款式)+ 0.6主线+0.3子线

实战表现则是纳米漂展示的优势:全天目数纹丝不动!下午鱼群上浮时,靠稳定的吃水狂拉18尾
当然痛点也是非常的明细:早轻口弱时,连续3次顶漂空竿,这漂相对来说吃口得抓的很稳当,
数据:上午5仅尾,下午逆袭18尾


经过本人实战测试得出来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一目了然的对比:

芦苇浮漂:

灵敏度: ★★★★☆(轻口必杀)

稳定性: ★★☆☆☆(温差大变目)

适用场景 :清晨/深夜轻口期

操作门槛:需随时跟着变化去调整(老手专属)


纳米浮漂
灵敏度:★★★☆☆(需调钓补救)
稳定性:★★★★★(全天锁目)
适用场景: 午间鱼上浮走水/环境
操作门槛:开箱即用,没太多的讲究,不吃水稳定性强(新手福音)

之前也有在网上刷过某渔具研发工程师私聊爆料:
“芦苇漂内部纤维会热胀冷!冬天建议选缩漆面加厚款,纳米漂别买超短脚款,否则抗风浪差!”

最后本人得出来的结论:你的钓法决定浮漂命运!
选芦苇漂:追求极致灵敏度能+接受每日校漂+预算充足
选纳米漂:省想要心稳定+应对复杂鱼情+性价比优先
爆护秘诀(实测验证):清晨用芦苇漂抓轻口,午后换纳米漂打截杀,当天钓获直接翻倍!

文章末尾讲个小插曲,其实第三天我还是不死心,再去了一趟小河沟,依然是使用芦苇漂,当到了中午太阳起来后,我马上换了另一支芦苇漂,目的就是为了不受吃水影响,当天的战绩为早上3小时钓了14条,中午开始太阳起来了,也钓了12条,说明浮漂吃水后,开始对漂相产生也有影响,当然不排除我买的鱼漂质量不太好!

希望大家看完了,对自己用什么样的浮漂,能从心里有个保障!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