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聪网初创时,马化腾还在上大学,马云还是位英语老师,刘强东还没考大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下有多少人还记得,车轮下的这位杂志大佬,慧聪网。
2013年,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室里,59岁的郭凡生对着台下几十位中小企业老板,用力挥舞着手中的《股改天下》:“只要用我这套制度,你们也能干翻阿里!”
台下有人窃窃私语:“他自己公司都快退市了……”
没人能想到,这个穿着褪色西装、靠卖书维生的老头,曾经是中国互联网之王:郭凡生。
2003年,郭凡生带着慧聪网在中国香港上市,市值33亿港元,比当时还在烧钱的阿里风光得多;
2005年,他当着央视镜头逼马云道歉:“中国要是只能容下你阿里,那是我们的耻辱!”
2006年,他创造的“126个百万富翁”神话登上《新闻联播》,被称作“中国电商教父”;
但18年后,当阿里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时,慧聪网却以5.2亿港元黯然退市。
这个曾与马云掰手腕的男人,如今只能靠1980元一套的《股改天下》赚生活费。
一个残酷真相浮出水面: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1、挑衅者的傲慢:互联网就是个工具
2007年央视《赢在中国》节目现场,31岁的选手张向东质疑慧聪模式:“您的商情杂志迟早会被互联网淘汰。”
郭凡生突然冷笑,手指重重敲着桌子:“年轻人,我都这么成功了,你还不信我?” 全场鸦雀无声。
当时的郭凡生确实有狂的资本:他手里攥着中国80%企业的采购信息,靠每年印刷600万本《商情快讯》躺着赚钱。
当马云还在求着投资人给钱时,慧聪网早已年入过亿。
但致命误判就此埋下,他把互联网看作“高级印刷机”。
2003年阿里推出“诚信通”,郭凡生反手就搞了个“买卖通”,定价还比阿里贵30%(6800元/年);
2005年淘宝上线,他公开嘲笑:“靠烧钱补贴能活过三年,我郭字倒着写!”
直到2014年,慧聪才彻底停刊纸质杂志,而此时阿里双十一都做到571亿了。
2021年郭凡生北大演讲时自嘲:当年我说用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现在看,是人家用显微镜都懒得看我。
2、制度偏执者的崩塌:我的公司,我说了算
2013年的某个深夜,慧聪网CTO张向东带着辞职信敲开郭凡生办公室:“郭总,兄弟们想自己干。”
郭凡生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慧聪首页,沉默良久后说:“走吧,走了就别回来。”
第二天,张向东带着200人团队出走,创立“中国网库”,直接抢走慧聪30%的客户。
这场叛变的根源,藏在郭凡生最骄傲的“知识股份制”里:
员工最高只能拿5%股权,而阿里前台童文红都拿到了0.2%(现价值超40亿)
2013年慧聪市值只剩30亿港元时,他仍坚持“宁可少发工资也要保制度”
投资人劝他学阿里搞全员持股,他拍桌子:“企业不是慈善机构!”
后来,出走的张向东后来把公司卖给阿里,套现20亿,留在慧聪的老员工,眼睁睁看着股票从每股8港元跌到0.3港元。
“现在想想,要是当年多分点股份,或许能留住人。”2021年,郭凡生对着媒体镜头叹气。
3、时代弃儿的挣扎:我的理论绝对正确
2023年山西某焦化厂的会议室里,69岁的郭凡生正在讲课:老板要把60%利润分给员工。
台下穿貂皮的煤老板们昏昏欲睡,有人嘀咕:“把六成利润分出去?那我还赚个屁!”
这是郭凡生现在的日常:穿梭在三四线城市,给传统企业主讲“共享制改革”。
他的慧聪书院年收入不到500万,不及当年慧聪一天的流水。
更扎心的是,他引以为豪的“制度圣经”《股改天下》,在豆瓣上只有27条评论,其中18条是骂的:看完更理解为什么慧聪会死了。
建议把《股改天下》改名叫《如何把公司管倒闭》。
但郭凡生还在坚持,在北京昌平的书院里,他每天工作12小时,墙上挂着自己写的书法:制度定江山。
现实是, 他给员工画饼“未来人人当老板”,结果2022年慧聪裁员90% ,他出书教老板“舍得分钱”,自己却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告上法庭。
-结语:当屠龙者变成堂吉诃德。
2023年冬天,有人在杭州阿里西溪园区拍到郭凡生,他站在访客登记处,手里拎着装有《股改天下》的布袋,望着园区里穿梭的快递机器人发呆。
这个画面,成了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变迁的最佳注脚,曾经被他嘲笑的马云,用6大业务集团重构商业宇宙。
他最看不上的“烧钱模式”,孵化了抖音、拼多多等万亿巨头 ,而他奉为圭臬的工业时代制度,在AI革命前脆弱得像一张草纸。
郭凡生的故事给所有创业者上了一课:
你可以不信命,但不能不信趋势;
你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反智的傲慢;
最重要的是,
千万别把运气当本事,别把固执当坚持。
就像他在退市公告发布那天发的朋友圈:我用了二十年明白一个道理:企业家的天花板,从来都是自己的认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