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习俗,通常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又称为“龙抬头节”或“春龙节”。这一节日源于古代对天象的崇拜,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
古代天文学中,农历二月初二前后,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中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龙抬头”,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二月二正值春耕时节,龙是掌管雨水的神兽,龙抬头象征着雨水增多,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二月二日 》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赏析】本詩描绘了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的春景和人们的活动。
首句“二月二日新雨晴”,点明了时间和天气情况。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春季,新雨过后,天空放晴,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句“草芽菜甲一时生”,进一步描绘了春雨过后,草木迅速生长的情景。草芽破土而出,菜苗也开始茁壮成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第三句“轻衫细马春年少”,写的是年轻人的活动。春天来临,天气转暖,年轻人换上轻便的衣衫,骑着马儿出游,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最后一句“十字津头一字行”,描绘了人们在渡口排成一列,准备渡河的情景。这里的“十字津头”指的是渡口,而“一字行”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排队的场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春天景象和人们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二月二日 》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赏析】李商隐的《二月二日》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联“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诗人以二月二日江上行走为背景,描绘了春风和煦、笙歌悠扬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愉悦而温馨的氛围。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花蕊、柳芽比作无赖少年,紫蝶、黄蜂则充满了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三年军旅生涯的回忆。元亮井和亚夫营分别象征着家乡和军旅生活,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乡愁和对往事的感慨。
尾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诗人以新滩不解游子心意,反而发出如夜雨般的声音,来比喻自己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动。

3、《二月二日游洛源 》
唐•韩琮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赏析】是一首充满感伤色彩的诗作,通过对旧苑春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旧苑新晴草似苔”,诗人以旧苑新晴为背景,描绘了春天草地上青苔般的嫩绿,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又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寂寥。这里的“旧苑”可能指的是昔日的皇家园林或贵族庭院,如今已经荒废,只有春草依旧生长。
次句“人还香在踏青回”,诗人回忆起往昔人们踏青游玩的情景,仿佛还能闻到那时留下的香气。这里的“踏青”是古代春天的一种习俗,人们会到郊外游玩,享受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今朝此地成惆怅”,诗人笔锋一转,由回忆回到现实,表达了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去,如今只剩下满地的惆怅和无奈。
最后一句“已后逢春更莫来”,诗人以决绝的语气表达了对未来的态度。既然春天带来的只是无尽的惆怅和伤感,那么以后即使春天再来,也不愿再踏足这片土地。这里的“更莫来”既是诗人对未来的无奈选择,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旧苑春景的描绘和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韩琮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感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4、《二月二日作 》
宋•强至
江上初逢社燕归,青春二月色犹微。
茸茸屐底草烟合,冉冉樽边花雾飞。
蹭蹬容图双鬓改,苍茫乐事寸心违。
紫丝结鞚谁家子,马跃东风试薄衣。
【赏析】本詩是描绘早春景象并抒发个人感慨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江上初春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首联“江上初逢社燕归,青春二月色犹微”,诗人以江上初春为背景,描绘了社燕归来的情景,点明了时间——二月初春,此时春色尚浅,但生机已现。社燕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唤起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回忆。
颔联“茸茸屐底草烟合,冉冉樽边花雾飞”,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景色。屐底踏过的草地茸茸如烟,酒杯旁的花瓣轻轻飘飞如雾,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生机。
颈联“蹭蹬容图双鬓改,苍茫乐事寸心违”,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岁月蹉跎,双鬓已斑,曾经的乐事如今已变得苍茫而难以追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尾联“紫丝结鞚谁家子,马跃东风试薄衣”,诗人以紫丝马缰和跃马东风的少年形象,对比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青春活力的羡慕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少年试穿薄衣,跃马扬鞭,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而诗人自己却已是双鬓斑白,乐事难寻。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强至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5、《二月二日》
宋•刘摰
江乡春值闰,二月似深冬。
雪湿妨挑菜,雷寒未起龙。
鸡虫闲得失,蛮触小交攻。
稍觉云天霁,西山上翠峰。
【赏析】刘摰的《二月二日》是一首描绘闰年早春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江乡春寒料峭的描写,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独特气候和自然景色。
首联“江乡春值闰,二月似深冬”,诗人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江乡的春天正值闰年,二月的天气却像深冬一样寒冷。这里的“闰”指的是闰年,即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这样的年份春天会来得稍晚一些。
颔联“雪湿妨挑菜,雷寒未起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寒的景象。雪还未完全融化,湿滑的地面妨碍了挑菜的活动,春雷因为寒冷而未能惊醒冬眠的龙。这里的“龙”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春雷被认为是龙苏醒的信号。
颈联“鸡虫闲得失,蛮触小交攻”,诗人通过对鸡虫和蛮触的描写,展现了早春时节的宁静和生机。鸡虫悠闲地觅食,蛮触(一种小虫)在小小的范围内争斗,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
尾联“稍觉云天霁,西山上翠峰”,诗人以云开雾散、西山翠峰显现的景象,预示着天气的转好和春天的到来。这里的“霁”指的是天气放晴,翠峰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江乡早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闰年春天的独特气候和自然景色。刘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早春的寒冷与生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6、《二月二日大雪 》
宋•喻良能
磬湖二月雪,寒气故裴回。
面市连天合,银花照眼开。
送穷穷不去,招隠隠难来。
幸有麴生在,何妨略耻罍。
【赏析】喻良能的《二月二日大雪》是一首描绘早春大雪景象并抒发个人感慨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大雪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磬湖二月雪,寒气故裴回”,诗人以磬湖二月大雪为背景,描绘了寒气徘徊的景象。这里的“磬湖”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诗人对湖的形容,意指湖面如磬般平静。二月的雪本不常见,但这场大雪却让寒气久久不散。
颔联“面市连天合,银花照眼开”,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雪的景象。雪花纷纷扬扬,仿佛与天空连成一片,银白色的雪花在眼前绽放,如同银花般耀眼。这里的“面市”可能指的是雪花密集如市集,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繁多和密集。
颈联“送穷穷不去,招隠隠难来”,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送走贫穷却难以摆脱,招引隐逸却难以实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尾联“幸有麴生在,何妨略耻罍”,诗人以麴生(可能指友人)的存在为慰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即使生活中有不如意之处,但有友人在旁,何妨暂时放下忧愁,共饮一杯。这里的“耻罍”可能指的是因贫穷而感到羞耻的酒器,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大雪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喻良能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大雪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7、《二月二日 》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羣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赏析】晁说之的《二月二日》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联“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诗人以柳花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柳花本应在春天绽放,但如今却“不肯新”,象征着国家的春天已经失去,汉家的繁华不再。这里的“汉家春”可能指的是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颔联“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两年不识挑生菜,意味着人民生活困苦,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而“万国谁知有杀身”则表达了对战乱和杀戮的痛心,万国之中,有多少人因为战乱而丧生。
颈联“羣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诗人描绘了战乱中的景象。羣盗横行,南渡的客人们流离失所,征鸿难问北归人,象征着北方的战乱使得人们难以回归家园。这里的“羣盗”可能指的是战乱中的盗贼,而“南渡客”则是指因战乱而南迁的人们。
尾联“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诗人以一杯酒为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前日的一樽酒,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而“上帝升平与尔亲”则表达了对和平的祈愿,希望上帝能够赐予升平,与人民亲近。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晁说之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春天的美景与国家的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国家的深情。
8、《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赏析】张耒的《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是一首描绘节日景象并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挑菜节因大雨无法外出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园蔬菜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情。
首联“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诗人以挑菜节为背景,描绘了因大雨泥泞而无法外出的情景。挑菜节是古代的一个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外出采摘新鲜的蔬菜。然而,大雨使得道路泥泞,人们无法出行,只能在家中准备南羹(一种菜肴)。这里的“菘芥”指的是蔬菜,而“芼”则是烹调的意思。
颔联“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诗人由现实转入对故园的怀念。虽然无法外出挑菜,但诗人心中却想象着故园的蔬菜长势良好,春水浇灌菜畦,辘轳(一种汲水工具)的声音回荡在耳边。这里的“蔬甲”指的是蔬菜的嫩芽,而“一畦春水”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挑菜节因大雨无法外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园蔬菜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情。张耒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节日的景象与思乡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家乡的眷恋。

9、《二月二日富阳城东》
宋• 程俱
闭门三日坐听雨,不知春光已如许。
桃李弄晴成艳笑,穠李怯风犹半吐。
当年赤白桃李花,恨无佳人绝代歌。
无事对花岂易得,有酒不饮将如何。
【赏析】本詩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并抒发个人感慨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春日花开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首联“闭门三日坐听雨,不知春光已如许”,诗人以闭门听雨为背景,描绘了春光的突然到来。诗人因雨闭门三日,未曾外出,却不知春光已经如此明媚。这里的“春光已如许”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惊喜和赞叹。
颔联“桃李弄晴成艳笑,穠李怯风犹半吐”,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日花开的情景。桃李在晴天下绽放,仿佛在欢笑,而穠李(一种李花)则因风而怯,只半开半放。这里的“弄晴”和“怯风”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在春日中的不同姿态。
颈联“当年赤白桃李花,恨无佳人绝代歌”,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当年赤白桃李花开时,诗人遗憾没有佳人相伴,唱出绝代的歌声。这里的“赤白桃李花”指的是桃李花的颜色,而“绝代歌”则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情感。
尾联“无事对花岂易得,有酒不饮将如何”,诗人以对花饮酒为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无事对花欣赏,这样的时光难得,有酒不饮,更待何时?这里的“无事对花”和“有酒不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程俱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10、《二月二日赠杜晦之 》
宋• 韩淲
雨收晴色弄云阴,昨日鹅湖山下行。
四世交游嗟旧好,两人相与缔新盟。
闲身终岁悠悠过,华发经春种种生。
矫首武夷山六曲,安仁有酒定同倾。
【赏析】韩淲的《二月二日赠杜晦之》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岁月感慨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与友人杜晦之的交往和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雨收晴色弄云阴,昨日鹅湖山下行”,诗人以雨后天晴、云彩变幻为背景,描绘了与友人杜晦之在鹅湖山下同行的情景。这里的“雨收晴色”和“弄云阴”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变化,也为诗作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颔联“四世交游嗟旧好,两人相与缔新盟”,诗人表达了对与杜晦之家族四代交情的感慨,并强调了两人的新盟约。这里的“四世交游”指的是两家世代交好,而“缔新盟”则象征着两人之间新的友情承诺。
颈联“闲身终岁悠悠过,华发经春种种生”,诗人由友情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悠闲的生活一年年过去,而华发(白发)却在春天不断生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尾联“矫首武夷山六曲,安仁有酒定同倾”,诗人以武夷山六曲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期待。诗人希望与杜晦之在安仁(可能指地名或酒名)共饮美酒,共同欣赏武夷山的美景。这里的“矫首”象征着期待和向往,而“同倾”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韩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自然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友情的深情。

11、《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
宋• 刘学箕
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
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
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
回首鶺鴒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
【赏析】《刘学箕的《二月二日东屯感怀》是一首充满感伤色彩的诗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诗人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春波荡漾、柳枝依依、芳草蔓延、蝴蝶飞舞的景象。这里的“渺渺”和“依依”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柔美和生机。
颔联“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万般景色横陈眼前,但物是人非,只有这片幽僻之地让人怀念起过去的人和事。这里的“空物是”和“念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
颈联“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逝去的人已经无法回来,诗人自己也无法回到过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悲痛和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回首鶺鴒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诗人以鶺鴒原上的路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回首往事,感怀万千,不禁泪湿衣襟。这里的“鶺鴒原上”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走过的地方,而“泪沾衣”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深情。刘学箕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二月二日蔡村船中》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二月二日这一天,乘船经过蔡村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12、《二月二日蔡村船中》
宋•韩淲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赏析】本詩的首联“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描绘了二月二日这一天,新雨过后天空放晴,草芽和菜苗迅速生长的景象。这里的“新雨晴”和“草芽菜甲”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颔联“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诗人描绘了春天里年轻人换上轻便的衣衫,骑着马儿出游的情景。在渡口,人们排成一列,准备渡河。这里的“轻衫细马”和“十字津头”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人们的活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韩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13、《丙辰二月二日喜晴》
宋•释行海
春来日日雨兼风,今日晴明试杖藜。
芳草渡头看鹤舞,绿杨堤畔听莺啼。
桃花浪暖鱼初上,柳絮泥香燕未归。
自笑此生何事老,一尊长对晚山低。
【赏析】诗描绘了诗人在丙辰年二月二日这一天,因天气放晴而感到喜悦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首联“春来日日雨兼风,今日晴明试杖藜”,描绘了春天以来连日风雨,今日终于放晴,诗人拄着藜杖外出赏景的情景。这里的“雨兼风”和“晴明”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变化,也为诗作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颔联“芳草渡头看鹤舞,绿杨堤畔听莺啼”,诗人描绘了在渡口看到鹤舞、在堤畔听到莺啼的春日景象。这里的“芳草渡头”和“绿杨堤畔”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颈联“桃花浪暖鱼初上,柳絮泥香燕未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桃花盛开,水波温暖,鱼儿开始游动;柳絮飘飞,泥土芬芳,燕子还未归来。这里的“桃花浪暖”和“柳絮泥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温暖和芬芳。
尾联“自笑此生何事老,一尊长对晚山低”,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诗人自嘲此生何事老去,只有一杯酒陪伴,对着低垂的晚山。这里的“自笑”和“一尊长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释行海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14、《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二月二日春游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郊外的美景和田园生活的乐趣。诗中,“日头欲出未出时”描绘了清晨的朦胧景象,而“雾失江城雨脚微”则进一步以雾气弥漫、细雨微微的景象渲染了清晨的静谧与神秘。随着天色的变化,“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则生动地描绘了山峦在云雾缭绕中的美丽姿态。
后两句“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则通过黄鹂的鸣叫和紫燕的飞翔,以动衬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认为只有农家才能真正领略到这种自然之乐。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深情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15、《二月二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赏析】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二月二日这一天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首联“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描绘了春潮在昨夜淹没了平滩,一场春雨催开了花朵,花色半含的景象。这里的“春潮没平滩”和“一雨催花”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颔联“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诗人描绘了大雁呼唤元宵节回归塞北,燕子衔着新社(春天的社日)来到江南的情景。这里的“雁唤元宵”和“燕衔新社”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迁徙和变化。
颈联“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诗人由景入情,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诗人认为如果没有欢乐,不必去游赏花树;如果有病,也不必准备药篮。这里的“无欢不必”和“有病何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尾联“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诗人表达了对公忠(公正忠诚)的追求和对家庭生活的热爱。诗人认为只要以公忠报答天地,就可以让儿女们尽情欢乐。这里的“公忠答天地”和“儿女闹冠簪”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家庭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方岳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16、《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二月二日这一天参加宴会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二月二日这一天参加宴会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首联“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诗人以仲宣(王粲)和谢惠连为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宴会的期待。这里的“仲宣”和“谢惠连”都是历史上的文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诗人描绘了二月二日挑菜节的习俗,并以一杯酒来解除生活的忧虑。这里的“挑菜节”是古代的一个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外出采摘新鲜的蔬菜,而“一樽聊解负薪忧”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颈联“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诗人描绘了春天草树的美好颜色和城外江山的胜景。这里的“草树有佳色”和“江山皆胜游”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尾联“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诗人希望从此开始载酒赋诗的生活,等到年老时再谈论风流往事。这里的“载酒赋诗”和“耆老话风流”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贺铸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