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象过,一个国家富裕到极致会是怎样的景象?居民出门都是开跑车,教育、医疗、住房、水电统统免费,政府甚至给每家每户配备私人厨师和佣人。
这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太平洋岛国瑙鲁曾经经历的辉煌,然而,财富来得迅速,消失得也同样快。

从前富得流油的瑙鲁,如今却依赖国际社会的救济勉强度日,连基本的食物和淡水都成了难题。
想知道这小岛国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信源:瑙鲁是如何从人均收入世界第一国挥霍成穷国的?2024-12-22 濮新天下

瑙鲁,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鲜为人知,它位于赤道附近,具体来说,位置是北纬0度32分,东经166度55分,距离赤道非常近,只有42公里。
瑙鲁的地形以平坦为主,最高点也只有61米,岛上没有河流,岛内唯一的湖泊是布阿达湖,是一个咸水湖,因此无法提供人们日常所需的饮用水。

虽然瑙鲁看似资源不足,位置偏僻,但它曾有过一段令人惊讶的暴富时期,也经历了一段让人感叹的衰败过程。
在太平洋的偏远一角,瑙鲁岛是波利尼西亚人和密克罗尼西亚人的家园,他们在此已经繁衍生息数千年。

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隔绝,岛上居民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传统生活,他们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来维持生计,社会结构相对简单,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1798年,英国船长约翰·费恩偶然发现了这个小岛,并兴致勃勃地称之为“快乐岛”。

然而,那些四处寻找殖民地和自然资源的英国人,很快意识到瑙鲁几乎没有任何可供立即开采的资源,于是便迅速失去了兴趣,任由这个岛屿继续保持着那份宁静和原始风貌。
1888年,德国把瑙鲁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也把小岛直接叫做“瑙鲁”。
当时,瑙鲁进入了被外国统治的时期,但那时,德国人和岛上的居民都没料到,这块看起来没什么价值的土地下面,藏着大量的宝贝。

到了1900年,事情有了变化。一位名叫艾伯特·埃利斯·布朗的英国地质学家来到瑙鲁考察,无意中找到了一块像普通石头的岩石。
他仔细研究后,非常吃惊地发现,这竟然是非常好的磷酸盐矿石,而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瑙鲁的命运,也让这个小岛未来的兴盛和衰败有了苗头。
瑙鲁的磷酸盐矿来源说来有趣,竟然是鸟粪堆积而成,而这个位于赤道附近、地处中太平洋的岛国,是众多海鸟迁徙途中的重要落脚点。

成千上万年来,无数海鸟在此停留、休息和繁殖,留下了数量惊人的鸟粪。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鸟粪与瑙鲁独特的珊瑚岛地质结构发生反应,历经高温、雨水冲刷以及各种化学变化,最终形成了厚达十米的磷酸盐矿层,覆盖了岛屿约五分之三的面积。

瑙鲁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岛国,因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磷酸盐矿而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磷酸盐矿是制造优质肥料的重要原料,而且在工业、化工、医药等行业都有广泛用途,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了各国的目光,也因此引来了殖民者的觊觎和争夺。
英国人在1901年又开始关注瑙鲁,与太平洋磷酸盐公司达成协议,开始大规模开采瑙鲁的磷矿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联合澳大利亚占领了瑙鲁,赶走了德国势力。
一战结束后,根据国际联盟的决定,瑙鲁成为了由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托管的地区,虽然名义上由三国共同管理,但实际上澳大利亚掌握了行政大权,而磷矿的开采权仍然由英国的太平洋磷酸盐公司控制。
这样一来,瑙鲁的资源和行政权力都被外国势力所掌控。

二战时期,瑙鲁的战略价值变得重要,尤其因为岛上丰富的磷矿资源。
日本因此占领了瑙鲁,为了开采磷矿,日本对当地居民实施了残暴的统治和剥削,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重新控制瑙鲁,但是瑙鲁的最终归属问题没有确定。

后来,在联合国的决定下,瑙鲁再次成为联合国托管地,由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管理。
瑙鲁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磷矿的控制权,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唯有掌握磷矿资源的所有权,才能真正决定自己的未来。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最终在1968年1月31日实现了目标,瑙鲁正式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不单是瑙鲁人民的胜利,更象征着殖民时代的彻底结束。
仅仅过了两年,瑙鲁政府就从英国手中买回了磷矿的开采控制权,自此进入了依靠鸟粪带来的财富高速增长的时期,瑙鲁也因此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阶段。
瑙鲁因为蕴藏着大量的磷矿,经济发展迅速。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日本等国大量购买瑙鲁的磷矿,瑙鲁因此积累了大量财富。

而瑙鲁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人均GDP一度达到3.5万美元,比当时的美国还要高,成为了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瑙鲁政府给国民提供全方位的免费福利,包括住房、医疗、教育、水电等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提供私人厨师和佣人。
国民的生活水平极高,跑车几乎是标配,出国旅游也是非常普遍的休闲方式,一部分瑙鲁人经济实力雄厚,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购置房产,投资兴建了著名的“瑙鲁大厦”等地标性建筑。

当时,这种极度奢华的生活方式令全世界惊叹,瑙鲁也因此成为“一夜暴富”的象征。
但瑙鲁人当时并没看清,靠着挖光磷矿换来的好日子,其实长不了,他们没有好好计划未来,也没想到保护环境,只顾着享受眼前的钱,没给后代子孙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随着磷矿越来越少,瑙鲁靠“鸟粪”发财的故事,也慢慢走到了尽头。
瑙鲁的磷矿因为过去没节制的开采,储量已经大大减少。产量从最高峰时期的每年150万吨,逐渐降到2000年的50万吨,后来更是在2004年大幅跌落至2.2万吨。
现在每年的产量甚至不到1万吨,几乎已经开采殆尽。这种过度开采行为不仅导致瑙鲁的重要资源用光,还严重损害了瑙鲁的自然环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生态破坏。

过度开采使得地面坑坑洼洼,植物大量死亡,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原本绿意盎然的海岛,现在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土石,看上去非常凄凉。
瑙鲁赖以生存的磷矿资源逐渐耗尽,导致国家的经济命脉断裂,之前蓬勃发展的房地产、金融等行业接连衰败,曾经非常富裕的瑙鲁,一下子陷入了经济困境之中。
2007年,瑙鲁人均GDP锐减到2100美元,过去花钱如流水的瑙鲁人,现在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帮助才能维持生计,甚至连最基本的食物和饮用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

而财富的迅速消失让瑙鲁人难以适应,他们感到迷茫,失去了生活的方向,长时间沉浸在失落和沮丧的情绪中。
瑙鲁面临挑战,正在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希望通过出售捕鱼权、开发海底矿产和发展旅游业,利用海洋资源来增加收入。
信源:瑙鲁:太平洋上的小而美之国2024-02-02 文汇

不过,由于瑙鲁位置偏远,交通不够便利,而且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进展缓慢。

瑙鲁渐渐明白,要彻底改变现状、让经济发展起来,就得先把交通搞好。
尤其是要建一个先进的深水港,这样才能方便大量地买卖货物,有了这个港口,就能进一步发展其他相关的产业,让瑙鲁的经济更加多元化。

瑙鲁因为自身经济和技术力量有限,选择寻求国际合作,近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扩展,给太平洋岛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19年,中国公司与瑙鲁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升级改造瑙鲁唯一的深水港艾沃港,并建设配套的光伏发电设施,以此来解决瑙鲁长期存在的能源不足问题。

瑙鲁艾沃港的现代化升级工程进展顺利,包括码头和燃油管道在内的项目即将完工。预计到2025年,艾沃港将全面投入使用,瑙鲁将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深水港口。
这个新港口将极大改善瑙鲁的货物进出口状况,强有力地推动瑙鲁的经济增长,为瑙鲁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24年1月15日,太平洋岛国瑙鲁做出了重要决定,宣布不再承认台湾,转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瑙鲁还计划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转变对于瑙鲁来说,意味着外交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同时也为瑙鲁未来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可以预见的是,瑙鲁将更加积极地与中国展开合作,尤其是在渔业、矿产资源以及旅游等产业方面。
瑙鲁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利用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从而增加国家收入,改善民生。
笔者认为

瑙鲁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只依赖一种资源来发展经济是行不通的,如果目光短浅,不重视环境保护,最终会自食恶果。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得好,就得看得长远,重视保护环境,并且发展多种不同的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持久的发展。
而瑙鲁这个国家,能不能抓住新的机会,在国际合作的帮助下,成功转型经济,摆脱依赖单一资源的困境,重新回到以前繁荣的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