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6月30日,夜幕如墨,却无法掩盖德国大地上那场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屠杀。
在希特勒的暗中操纵与授意下,德国纳粹党卫军仿佛从地狱深处爬出的恶魔,对纳粹党的武装组织冲锋队展开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围猎。
这场充满恐怖与死亡的屠杀持续了漫长的三天,直至7月2日才缓缓落幕。
在这黑暗的三天里,包括冲锋队首领恩斯特・罗姆在内的1070条鲜活生命消逝,1120人被无情投入监狱。
这一事件,后来被人们称为“长刀之夜”,成为德国历史上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血色记忆。

冲锋队作为纳粹党自创立之初便悉心培育的武装羽翼,在纳粹党的发展中,一直充当着暴力先锋的角色。
他们挥舞着拳头和棍棒,为纳粹党的扩张开道,为其发展壮大立下“赫赫战功”,更是助力希特勒登上权力巅峰的重要力量。
冲锋队首领罗姆,这位希特勒早期的亲密战友,宛如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曾与他一同在风雨如晦的岁月中摸爬滚打,共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希特勒即将登顶权力巅峰的关键时刻,无情地转向了残酷的一面。
希特勒为何会对曾经的亲密伙伴和得力武装痛下杀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与权力博弈?

时间回到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了彼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工人党,成为了这个小党派的第55名成员。
但希特勒绝非池中之物,凭借着他那极具蛊惑性的演讲天赋和高超的宣传手腕,他迅速在党内崭露头角,如同黑暗中的火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并成功掌控了该党,摇身一变成为了领袖。
1921年上半年,希特勒将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自此,纳粹党如同一只邪恶的怪兽,开始在德国的土地上悄然生长。

希特勒
纳粹党通过大肆宣扬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思想,吸引了大批狂热的追随者,势力迅速膨胀。
到1921年11月,纳粹党党员人数已达三千多人。
就在此时,希特勒结识了恩斯特・罗姆上尉。

恩斯特・罗姆
罗姆出身行伍,军事素养过硬,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他协助希特勒组建了一支纠察队,这支队伍在纳粹党的集会和演讲中维持秩序,同时还以暴力手段破坏敌对政党的活动。
在当时军事人才匮乏的纳粹党内,罗姆凭借着出色的招募和训练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了希特勒身边的核心人物。
起初,为了掩人耳目,罗姆组建的队伍名为体育冲锋队,后逐渐演变为冲锋队。
在冲锋队发展初期,希特勒本想将其打造为一个纯粹的政治宣传工具,然而,罗姆的野心却远远不止于此,他一心想把冲锋队发展成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分歧,让希特勒敏锐地察觉到,以罗姆为首的冲锋队正逐渐成为纳粹党内一股难以驾驭的力量。为了制衡罗姆,希特勒启用了赫尔曼・戈林,任命他为冲锋队的负责人。

赫尔曼・戈林
不仅如此,尽管冲锋队肩负着纳粹党的安保重任,但希特勒对他们始终心存戒备。他亲自组建了一支私人卫队,即后来的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
这些突击队员身着独特的服饰,头戴黑色滑雪帽,身穿灰色上衣或夹克,肩套着醒目的黑色与红色万字袖章,与冲锋队形成了鲜明的区别。

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
这一细微的差别,深刻地反映出在纳粹党发展的早期,希特勒便已对罗姆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即便罗姆负责安保工作,希特勒仍坚持亲自挑选和安排贴身保护自己的人员。

冲锋队的迅速崛起,与当时德国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一战战败后的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一和约犹如沉重的枷锁,让德国不仅背负了巨额的赔款,失去了大片领土,还将军队人数限制在10万人以下。消息传来,德国上下群情激奋,许多失业军人和极端民族主义者蠢蠢欲动,他们纷纷加入各种秘密组织,企图推翻魏玛政府。
其中,“执政团”组织在1920年至1923年间,发动了376起政治谋杀事件。
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纳粹党对安保工作愈发重视,冲锋队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罗姆在党内的势力也日益壮大。
战后的德国,经济崩溃,社会陷入一片萧条。
极端民族主义的纳粹党却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发展。到1923年,纳粹党党员人数增长至3.5万人,冲锋队人数也达到了1.5万人。希特勒野心勃勃,妄图依靠冲锋队发动武装政变,推翻魏玛政府。
于是,1923年11月,“啤酒馆暴动”爆发。然而,这场政变犹如昙花一现,很快便被魏玛当局镇压。
希特勒也因此被判监禁五年,不过,他仅服刑九个月便获释出狱。
希特勒出狱后,德国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的经济援助使德国经济逐渐复苏,兴登堡元帅当选总统,稳住了德国局势,其所在的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而纳粹党则遭遇惨败,暂时退出政治舞台。

兴登堡
在这一时期,希特勒开始韬光养晦,专注于纳粹党的重建。
1925年,他重新组建了冲锋队,此次他试图将冲锋队打造为一个以政治宣传和体育运动为主的组织,淡化其军事色彩。但在实际运用中,希特勒仍赋予冲锋队暴力职能,让他们通过挑衅性的游行和制造争斗来提升纳粹党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希特勒还组建了党卫军的前身——突击队。首批党卫队成员仅八人,多来自原突击队。希特勒要求各地建立党卫队分队,在发展冲锋队的同时,着力扶持党卫队。
为保证党卫队质量,他严格限制其人数,使其不超过冲锋队的十分之一。
到20年代末,党卫队成员仅280人,而冲锋队已发展至6万人。尽管党卫队在形式上隶属于冲锋队,但实际上直接受希特勒指挥。直到希姆莱担任党卫队领袖后,党卫队才逐渐壮大,成为纳粹党内的重要力量。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德国深受其害,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纳粹党却借此机会迅速崛起。

1932年7月31日,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37.4%的选票,成为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次年推翻共和国政府,建立独裁政权。

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
在纳粹党掌权的第一年,冲锋队迎来了迅猛发展,百万人加入其中,渴望分享胜利果实。
冲锋队首领罗姆也因此变得志得意满,他提出发动“二次革命”,对德国政府和军队进行变革。然而,希特勒通过选举上台,深知变革可能危及自身地位,且他要实现德国复兴,需依赖资本家和军队的支持。而冲锋队成员多为缺乏政治经验的乌合之众,他们的行为逐渐失控,给希特勒的计划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随着冲锋队的壮大,罗姆愈发嚣张,不把希特勒放在眼里。他从国外购买武器,训练冲锋队员,举行军事演习,使冲锋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希特勒虽不满,但因罗姆势力强大,只能表面安抚,暗中指使戈林和希姆莱收集情报。戈林的盖世太保和希姆莱的党卫队编造了罗姆即将暴动的报告,希特勒信以为真,决定铲除罗姆和冲锋队。

1934年6月30日,“长刀之夜”行动开始。
希特勒亲赴慕尼黑指挥,罗姆等冲锋队领导人被捕并枪决。随后,柏林的党卫队展开大规模清洗,众多冲锋队员被处决,许多反对希特勒的人也未能幸免。

外网“长刀之夜”相关的漫画
关于此次清洗的死亡人数,德国官方公布为77人,但实际死亡人数至少数百人,被捕者达数千人。
“长刀之夜”是希特勒为巩固权力而发动的内部清洗。对于已经执政的希特勒来说,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而冲锋队的失控行为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冲锋队的变革诉求、对军队地位的威胁以及不受控制的发展,都让希特勒下定决心将其铲除。而党卫队因绝对忠诚于希特勒,成为了他新的倚仗。
这场血腥的清洗,不仅改变了纳粹党的内部格局,也对德国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内容源自@老威观史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