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前天,小编分享了张即之的一幅小楷《佛遗教经》,里面提到,张即之的小楷,是非常别致的,很有特色,也很好看,但是张即之更加擅长楷书与榜书,尤爱书写擘(bò)窠(kē)大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张即之的一幅擘窠大字代表作《南宋张即之书杜诗卷》,纸本长卷,墨书,尺寸为纵34.6公分,高128.69公分,每行2字,单字大小17公分见方,真的是跟头差不多大的字!关键字还写得非常漂亮,轻、重、徐、疾相映成辉,点画顾盼生情,披览之下,熟而不俗、健而不僵,顿觉奇趣横生,妙哉!

本卷为高头大卷,书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及《赠献纳司起居田舍人》七律二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擘窠大字】
那么有的书友就问了,什么是擘窠大字呢?擘指大拇指,窠即巢穴。“擘窠” 一词,原指篆刻印章时划分的界格,后泛指大字。擘窠大字又称榜书,多见于宫殿匾额、名山摩崖、寺庙楹联之上。
秦丞相李斯,堪称擘窠大字的先驱,其书写的《泰山》《琅邪》等刻石,字体规整大气,笔力刚健雄浑,为后世篆书大字立下标杆。汉丞相萧何,以榜书装饰帝王宫殿,开启榜书艺术服务宫廷的先河。唐代颜真卿,书法雄浑豪迈,楷书大字如《大唐中兴颂》,摩崖而刻,字径逾尺,笔力千钧,震撼人心;李邕以行书写碑,其大字作品《麓山寺碑》,字体舒展飘逸,笔势跌宕起伏,尽显洒脱不羁,为行书大字开辟新境。

到了南宋,张即之脱颖而出,成为擘窠大字的中流砥柱。他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笔法融合诸家之长,风格独特,气势非凡。其大字作品,既有颜鲁公的雄浑大气,又融入米芾的灵动多变,还有汉隶的古朴醇厚,展现出别样的风姿。与同时代书家相比,他的大字更具张力与个性,笔画粗细变化随心而运,结构奇正相生,打破常规,在南宋书坛独树一帜,时赞“大字古雅遒劲”。

【书法欣赏】
观其笔法,张即之大胆突破传统,一改颜鲁公纯中锋圆头直入之法,巧妙融入侧锋。起笔落墨间,沉着从容,不疾不徐,却暗藏雷霆之势;运行稳健,笔笔老辣纵横,坚韧挺拔。笔画抑扬顿挫,节奏明快,转折处果敢迅疾,时露飞白,剑走偏锋,险境求奇,线条灵动,又充满力量。飞白运用也是妙到毫巅,既添豪迈之气,又不失古朴韵味,使笔画粗细浓纤交织,于险劲中求清绝,细微处可品出匠心独运。
整体观之,笔势飘逸潇洒,大气磅礴,有“吴钩斫断怒蛟尾,瘦竹折石回风枝” 之豪迈,又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之壮阔。然细究每一笔画,皆笔笔有出处,严守书法古法,规矩方圆尽在其中,于豪放不羁与严谨法度间达成精妙平衡,是为 “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典范。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