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闲谈崇宁通宝折十钱收藏(一)
懒禅

以下文章来源于宋钱学社 ,作者与泉为党


“……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御史沈畸奏曰:『小钱便民久矣,古者军兴,赐赏不继,或以一当百,或以一当千,此权时之宜,岂可行于太平无事之哉?当十鼓铸,有数倍之息,虽日斩之,其势不可遏。』”(《宋史食货志》食货下二 钱币),北宋的钱币主要有铜、铁两种,靠其本身的金属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历史长河中发行虚值大钱是在战争期间或赏赐军功的钱接继不上等特殊时期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在相对比较太平的崇宁时期发行的当十钱只有三钱重,却让其当十钱行使,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榨取百姓的财富,如此高的利益,即使天天斩杀私铸者,也抑制不住私铸的势头。

按图索骥,玩版的泉友每收货一枚版都会心情愉悦几日,爱者如宝。遥想当年的宋人百姓却不这么想,钱币在斯人手里主要充当着货币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钱币变化越少,经济越稳定。以收敛财富为目的崇宁当十虚值大钱的发行,致使盗造风起潮涌,物价通货膨胀,“崇宁四年十一月丙辰,尚书省言:『私造当十钱利重,不能禁,深虑民间物重钱滥。』”(《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一三六),史料对于类似私铸的记载很多。劣币驱除良币致使货币流通阻滞,“崇宁五年正月甲辰,尚书省言:『两浙路官司驰废,纵容从民间尽将小平钱销铸当十钱,致民间小钱数少,买卖阻滞,深为非便』”(《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一三六),不久币值就出现贬值,南方一些区域当十改为当五行使,“崇宁四年十一月丙辰,尚书省言:『……乞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路并改作当五钱……』”(《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一三六),很快再度贬值,南方一些区域当五又改为当三钱行使,而且出现了同样的钱币在不同的地区币值不一的现象,“崇宁五年二月甲子,诏荆湖、江南、两浙、淮南路重宝钱作当三,在京、京东、京畿、京西、河北、河东、陕西、熙河作当五行驶(《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一三六)”。钱币政策的朝令夕改,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救市政策,已无法改变宋帝国的颓势,这时的宋朝外患内忧、风雨飘摇,这美丽的瘦金方孔与北宋的灭亡也是不无关系,这个曾经幸福指数很高、令人神往的朝代在20年后被金所灭。

崇宁是宋徽宗的第二个年号,取法效宋神宗熙宁国策之意。崇宁通宝折十起始为瘦金御书钱,“四年(崇宁)四月癸酉,尚书省言:『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诏颁样于诸路,仍令赤仄乌背,字画分明”(《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卷一三六)由崇宁监制御书样,颁样于诸路,各钱监依样来完成钱监的铸钱任务。由于参与的钱监较多,从遗留的实物来看,有的版别书写的钱文较贴近瘦金体,有的与瘦金体相去甚远,在北宋这个重文轻武,文人大家辈出的朝代我认为大多钱监的钱文是就近请当地书法名家书写,形成书写各异,各个精彩,魅力无穷的版别变化,也说明“钱纲验样法”中的依样是指钱币的样式,最终没有对文风的刻板要求。崇宁通宝作为宋徽宗6个年号十种不同钱文古币中的一员,在宋朝钱币乃至整个中国货币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曾这样评价宋徽宗时期的钱币——“宋朝的货币文化,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最高点……尽管中国的钱币上只有文字,这并不妨礙它成为一种美术品……”(中国货币史296页)。

崇宁通宝折十钱始铸于1105年(崇宁四年)四月,停铸于1106年。《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六记载“四年(崇宁)四月癸酉,尚书省言:『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十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一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十钱重三两。』”诏颁样于诸路,仍令赤仄乌背,字画分明。这段文字清楚的记载了崇宁通宝当十钱的始铸、精确的金属成分、重量、严格的质量标准,部颁样等内容,这应该就是“钱纲验样法”在铸钱这个方面的核心内容,这里唯独一个重要的指标“大小”没有提及,可能就是依样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记载有误的数据,一、铜锌铅之和减去火耗是十四斤七两,9斤7两2钱+4斤11两6钱+1斤9两2钱−1斤5两=14斤7两;二、按每钱重三钱来算,一贯(770枚)算下来770×3=2310钱=231两(16两为1斤)=14斤7两,也是十四斤七两,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是十四斤七两,因此记载的十四斤十两应该是十四斤七两才说的过去(更严谨直观的推算可见《北宋崇宁通宝当十铜钱》第十章“赤仄”与“乌背”121页,有意思的是三份史料均有记载有误之处)。上面用到的一贯770是官方认可的数字“宋朝初年,凡是缴纳给官府的钱也是用八十或八十五钱当百,但各州私用的钱币就各随当地的习惯,竟至有的地方用四十八文钱当一百用。这时,朝廷诏令各地拿七十七文钱当一百用。”(《宋史食货志》食货下二 钱币)。钱这个重量单位对我们来说有些抽象我们用现在的克来理解!宋朝的重量标准是延用唐朝的标准,根据考古发现唐朝一斤标准相当于现在680克,北宋后期有所减重为一斤640克,一两(宋一斤16两)640÷16=40克,一钱40÷10=4克,一枚重3钱4×3=12克,那么每枚崇宁通宝的标准重量应该为12克,《崇宁泉谱》将制作极其规范的正字美制版推论为京城外崇宁监的产品,有理有据,因此从华夏古泉网上查抄了一百枚品好、未流通的崇宁通宝美制(绝大数带锈)的数值,算得平均重量是11.32克,考虑到轻微流通磨损,金属生锈(生锈通常会使钱币变轻,完全锈蚀的钱币上手都很轻)等因素,12克这个数值应该是比较符合“钱纲验样法”的标准重量,可以作为收藏品是否厚重的一个参考。

来欣赏一枚当十崇宁通宝,近年出的有关崇宁的书籍《崇宁泉谱》、《北宋铜钱增订本》、《北宋崇宁通宝当十铜钱》均给出了一级,此版特征弧边、穿口大、制作精良,存世罕见,美的不言而喻;钱币形制历来都有传承,此版形制已接近大观折十,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此版还有个现象是所见几枚文字都有三、两处轻微压痕,这枚在宁钩和宝左足上,似有意为之。此枚据段光喜老师说现于晋城,大江南北绕了一圈,幸而得之,来到同为晋东南的长治,也算又回家了!

古泉文库系列丛书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第一种《寿泉集拓》 ●第二种《古泉大全》 ●第三种《足斋泉拓》 ●第四种《古泉杂志》 ●第五种《丝路创会精品集拓》 ●第六种《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第七种《沐园百廿泉拓》 ●第八种《沐园日记》 ●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第十二种《董遹钱谱》 ●第十三种《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第十五种《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第十六种《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第十七种《西夏钱币集》 ●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第十九种《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金石编》 ●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第廿二种《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第廿三种《益泉斋藏泉》 ●第廿四种《思古楼泉集·唐钱图录》 ●第廿五种《新订乾元重宝钱谱》 ●第廿六种《读史谭泉文存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第廿七种《中国货贝图集》 ●第廿八种《清代四川州县银锭略考》 ●第廿九种《天壤阁杂记·王懿荣泉拓精选》 ●第三十种《梁五铢土范图说》 ●第卅一种《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全五卷 ●第卅二种《户部铁钱局钱法章程》 ●第卅三种《铸钱述略》 ●第卅四种《中国近代货币集拓》 ●第卅五种《丁氏古泉丛书》十五种 ●第卅六种《观云轩藏泉》 ●第卅七种《清钱编年谱》中文版 ●第卅八种《先秦货币汇编》 ●第卅九种《新编华夏古泉图录》 ●第卌种《辑古泉從一》 ●第卌一种《珍泉集拓》 古泉文库出品书目 《读泉记》||《无为七秩寿泉集拓》||《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百福堂七十自选集》(原拓本)||《馆藏钱币图录》江西农商银行钱币博物馆||《平冠集》||《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钱币图述》||《福善先生耄耋辑拓》||《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戎畋松七十自选集》(原拓本)||《话说青蚨》||《听泉·咸丰大钱蠡测》||《清代牙雕呈部样钱》原拓本||《丰斋四十泉拓》||《储建国 钱卓两翁古稀寿泉集拓》||《杜维善先生追思泉集》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