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科学家和考古学家所公认的最为古老的文明便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那个年代没有照片视频,也没有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因此苏美尔给人的感觉始终是神秘、高深莫测的,直到19世纪在考古发现中才有所印证。
保存极为完整的《苏美尔王表》中有一系列极为荒谬的数字,从科学的态度来看这些完全不可能实现,但不妨碍依然有人相信这些数字的存在,那8位“统治地球24万年”的国王,更是让人极为不可思议。

神秘的苏美尔
19世纪中期,有一支来自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考古队员组成了一支探险队,终于在历经几年艰苦发掘后找到了令人震惊的秘密:”美索不达米亚人是整个世界最早建造城市的文明。
按照考古发现推算,苏美尔人逐渐拥有自己的文明大约是在公元前四千纪初,他们作为智慧生物创造了语言、神话、思维和生活方式,哪怕没有详细的史料流传下来,仍然对两河流域后期民族建立文明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哪怕放到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他们都产生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现在来看,人类生活的很多“框架”都能在苏美尔人中寻找到独特踪迹。
距今6000年前,苏美尔人就居住在两河流域,就连《汉谟拉比法典》都是在苏美尔人之后。

他们生存的家园是由很多个独立的小国家共同构成的,国家和国家之间是有分界线的,通常用运河、界石来分隔;相同的文化可以让大家聚集在一起,女神庙通常是每个小国的城市中心,大一点的国家有5万左右人口。
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他们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楔形文字;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他们还通过总结经验的方式创造了农业这个大类目,并发明了轮子、犁和配套的灌溉系统。
青铜也是他们使用的工具,可以制作武器和生产用具,因为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有限,他们也没法把青铜器推广出去,大部分苏美尔人在日常生产中还是会使用木制农具。
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甚至还有不少地方已经掌握了泥砖技术,通过把泥砖晒干的方式用来修建住所。
语言,同样是他们的伟大创造,能够帮助一个远古文明走向繁荣。
苏美尔语完全是独创的,没有任何参考,哪怕与当今的世界对比,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与之相近;语言配合上文字的方式,能够让他们把很多事情记录下来。

当今研究苏美尔文明的科学家有很多,各路专家都很难去读懂苏美尔文字的真正内容。
没有纸张的时代,想要把资料保存下来是很困难的,苏美尔人能想到的便是通过黏土制作泥版,泥版想要经过长久保存必须要通过晾干后烧制,这样才不怕虫蛀、不怕腐烂。
问题是一块泥版就重达一公斤,为了看一点内容,就得把一大块泥版搬走,考古学家发现最大的泥版都有2.7米长,更是典型的“巨书”。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遗憾的是它因过于复杂在公元1世纪左右就彻底烟消云散,也给后人留下无数谜团。
从发现到研究,科学家也用了几百年了,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
如此浩大的工程量之后,如今的人们也只能是大体掌握他们的意思,当年学者克莱默把48个苏美尔语谚语发给了20位苏美尔研究者,只有8位学者寄回了结果,他们翻译的内容还千差万别。

苏美尔文明时期,民族、国家之间总是会有冲突、交流和融合,城邦之间的混战时有发生,哪怕当时有人拥有先见之明,可还是无法阻挡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得很多珍贵的史料被埋没于历史的尘埃当中。
研究者伦纳德·伍雷写下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最大的难题并不在于认知真相,而是在于评估苏美尔人的重要性,这是我们现代人亏欠苏美尔人的。
人类不仅希望探求未来,更希望弄懂自己的过去。
太过遥远同样意味着神秘,当年的苏美尔人也渴望探究自己的过去,如同如今。
在苏美尔人眼中,大陆是从海水里冒出来的,就如同幼发拉底河入海口不断扩大那般;没有自然科学的时代,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会被与神学挂钩,他们的信仰成为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信仰,也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他们认为地球是一块平板、天空是一个盖、人死后会变成鬼魂,以一种不安的方式游荡在阴间;他们拼尽全力记录了太多,最令后世学者着迷的,莫过于《苏美尔王表》。
神奇的《王表》
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苏美尔人,关于他们的历史还是得从考古出土实物来看,还有一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他们的神话与文学同其他民族的相关记录推理,尽量还原历史本身。
那么,他们自己记录的很多事从现在来看就是完全不现实的。
大多数“文学”作品中都显示,苏美尔人会把自己视为神的奴仆,在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宿命感极为明显;每当记录到与神有关的内容时,那种崇敬感就会油然而生。

《苏美尔王表》已无法被考证具体的完成时间,当代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并被不断修订的。
记载之中,关键词在于洪水。
大洪水之前在《苏美尔王表》之中是“世界之初”,其他则是大洪水之后,其共同点都是王权神授观念;那个年头,只要将王权与神权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就能维护国内的稳定。
其资料最早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而公元前21世纪前期的《苏美尔王表》详细记录了国王们的统治顺序与统治年代。
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于有些国王统治时间远远超出了后人的认知范围,要说内容完全是编造的,可又有一些国王的考古证据极为完整,甚至能从考古实物印证。
回到“世界之初”,一个充满神话气息的故事扑面而来。
王权天降之后,苏美尔埃利都迎来了王权,阿鲁利姆成为国王,他统治世界的时间长达28880年,后来的阿拉贾尔统治更是历经36000年,这两位国王加起来的在位时间就高达64800年。

埃利都市苏美尔文化的一个中心,此处也是文化神恩基的圣地,按照记载,是这位神为人类带来了艺术、科学、工业与文明,就连最早的法书都是此神的产物。
根据考古发现,由于苏美尔时期的埃利都地处海港,因此贸易、文化在这里产生融合是必然的,最终发展成了规模较大的城市。
埃利都衰败后,王权来到另一座城市巴德·提比拉,此地的国王恩门卢安纳统治世界长达43200年,恩门加兰纳与牧神杜姆齐德的统治时间分别是28800年与36000年。
历经十万余年的“经久不衰”,王权后来在转移到拉尔萨,国王恩西帕齐丹纳统治长达28800年。
此后王权从拉尔萨转移到西巴尔再到舒尔卢帕克,两位来自当地的国王恩门杜兰纳与乌巴拉图统治时间分别为21000年与18600年。
5座城市、8位国王构成了大洪水之前的全部,他们的总体统治时间高达241200年,而大洪水则冲散了一切。
由于《苏美尔王表》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种黏土结构,楔形文字全部刻在上面,其本体目前就放在英国阿什莫尔博物馆当中。

王权始终被苏美尔人认为是一种可以传递和携带的工具,当代科学家认为:“早期王表那些不合理的统治时代完全可以不必纠结,那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真实,并非历史上的真实,是继承者对于前人的心理认同,从而形成新的意识形态的必要手段。”
根本目的,就是“神化王权”。
这样一来前前后后就是能够解释的了:之前的王因为与神有着直接关联,因此统治时间可以达到数万年,神是至关重要的,它创造了一切;可过去已经被大洪水彻底卷走了,不需印证,扩大洪水前统治者的统治时间,同样在于突出远古社会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方式。
8个统治时间数字还都是600的倍数,分别除以8得到的数字则是:48、60、72、48、60、48、35、31,也就是说这极有可能是大洪水之前8位统治者的真实统治时间。

质疑的人也提出:“远古时期的统治者在位72年的情况是不太常见的。”
可72这个数字最起码已经接近科学了,不再是那样令人不可置信;苏美尔文明也确实留下了太多,令人震惊。
乌鲁克是公元前4000年到3000年左右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宗教、政治、经济、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根据出土的泥版来看,就连社会分工都是极为细致的。
一份《容器表》还罗列了能制作容器的116种功能、《百工表》更是证明当时有百余种不同职业选择。
地球上很多地方还在寻求如何对付野兽的方式时,苏美尔人就已经做出了《植物表》、《树木表》、《飞禽表》等等,说明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了,所掌握的一切都能用文字记录下来。

《苏美尔王表》记载的乌鲁克历史都已经被印证,记载到乌鲁克第一王朝,国王吉尔伽美什榜上有名,不过王表中说他统治了126年,经过考古发现,吉尔伽美什确实是存在的,除了统治时间外,王朝国王名字、序列都是正确的,还有其他历史铭文能够佐证。
这位国王讲苏美尔语,也是苏梅尔人,并不是“神的化身”。
历史长河进入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后,第三王朝末代国王伊比辛在位时遭遇叛乱,从那之后,这里就陷入了不安定的状态之中。
公元前1793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始了新的统一战争,巴比伦军队在公元前1763年攻占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君主,从那之后,与苏美尔有关的一切都被深埋于地下,直到几千年后才重见天日。
参考资料
1.没有了幸存者和见证者,大屠杀的记忆该如何持续? 澎湃新闻
2.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流传、发展和演变 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