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资治通鉴》中的时间智慧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耗时十九载编纂的《资治通鉴》,宛如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跨越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长河 ,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不只是简单的史实罗列,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度探寻,对为人处世、治国理政智慧的高度凝练,被誉为 “帝王之书”。
在《资治通鉴》所记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在时间的洪流中起起落落,兴衰交替。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万物皆有期,凡事急不得。这一理念贯穿于历史的始终,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家族的兴衰,还是国家的治理、天下的安定,都无法违背时间的规律,都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节奏,稳步前行。
一、历史故事中的 “急” 与 “缓”

(一)周亚夫平叛:以静制动,不急求胜
西汉景帝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 “七国之乱” 如汹涌的风暴,严重威胁着汉室江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诸侯国,打着 “诛晁错、清君侧” 的旗号,悍然发动叛乱 ,20 余万吴军从国都广陵出发,渡过淮水与楚军会师,开始对梁进攻,梁国的防线迅速被突破,梁都睢阳被重重包围。胶西、胶东、济南诸国也大举攻齐,包围国都临淄,赵国则暗地里与匈奴勾结,等待同盟军挺进西方 。一时间,汉朝局势岌岌可危。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周亚夫深知叛军来势汹汹,楚军素来剽悍,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他没有被眼前的危机冲昏头脑,急于与叛军正面交锋,而是制定了一个看似冒险却极具智慧的战略计划: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击溃叛军 。
周亚夫绕道进军,巧妙地避开了叛军的锋芒。在行军途中,他听从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雒阳,成功避开了叛军的伏兵。到达前线后,面对梁国的多次求援,周亚夫不为所动,坚持按兵不动。他派遣轻装部队前往淮水与泗水汇流之地,果断切断了吴楚联军的兵站线 。
失去粮草补给的吴楚联军,士气急剧低落,士兵们纷纷逃亡。为了挽回败势,联军试图逼迫周亚夫决战,先是包围昌邑,后又趁夜袭击,计划在东南方发起佯攻,让精兵从西北方突入城内。然而,周亚夫早已洞悉叛军的阴谋,提前在西北方集结大军迎击。最终,吴楚联军被一举击破,楚王刘戊自刎,吴王刘濞在逃窜中被东越人杀害 。
仅仅三个月,周亚夫就成功平定了七国之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战略眼光。他的成功,关键在于不被一时的困境所左右,能够耐心等待时机,以静制动,用时间换取战略上的优势。这种不急求胜的智慧,不仅拯救了汉室江山,也为后世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二)刘备的崛起之路:厚积薄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衰微。刘备,这位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汉室宗亲,虽出身贫寒,以织席贩履为生,却怀揣着兴复汉室的伟大志向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刘备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他四处奔波,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 。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没有因为一时的困境而放弃。他深知,要想成就大业,必须积累足够的实力和人脉。因此,他广纳贤才,以仁德待人,吸引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忠勇之士的追随 。“桃园三结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情同手足,生死与共;长坂坡之战,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冒死救出幼主阿斗,刘备 “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令赵云感激涕零,誓死报效 。
然而,刘备的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相对弱小,无法与曹操、孙权等强大势力抗衡。直到他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命运才发生了转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先取荆州为家,再夺益州成鼎足之势,然后图取中原 。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成功占据荆州南部四郡。此后,他又率军西进,夺取益州,在汉中之战中击退曹军,自称汉中王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霸业 。
刘备的崛起之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漫长征途。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不断的挫折中积累经验,厚积薄发。他用自己的坚持和耐心,证明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能在困境中崛起,实现自己的目标 。
二、急于求成的历史教训

(一)项羽的悲剧:骄傲急躁,错失良机
在秦末那场波澜壮阔的反秦大起义中,项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英雄之一。他出身楚国贵族,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武勇和豪迈的气魄。“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他的勇猛无敌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的精神向秦军发起猛攻,“诸将皆从壁上观”,而楚军将士则 “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 ,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威震天下。这一战,让项羽成为各路反秦义军的领袖,也让他的威名传遍四方 。
然而,项羽的性格中却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 骄傲急躁。这种性格缺陷在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鸿门宴,无疑是楚汉相争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当时,项羽拥兵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而刘邦仅有十万兵力,屯驻霸上 。谋士范增敏锐地察觉到刘邦的野心,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以绝后患 。他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然而,项羽却自恃武力过人,刚愎自用,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在鸿门宴上,他多次拒绝范增的暗示,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危险举动视而不见,最终放走了刘邦 。
这一放,放走的不仅仅是刘邦,更是项羽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此后,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积聚力量,等待时机 。而项羽则在骄傲急躁的情绪驱使下,四处征战,树敌无数 。他急于求成,在没有稳固后方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战争,导致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在与刘邦的长期对峙中,项羽逐渐失去了优势 。最终,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的汉军重重包围 。“四面楚歌” 的困境中,楚军士气低落,纷纷逃亡 。项羽率领八百余精锐骑兵突围而出,但最终逃至乌江畔时,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刎而死 。
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急于求成的悲剧 。他的骄傲急躁,让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错失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急躁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看清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左右,才能把握时机,取得成功 。
(二)苻坚南征:仓促出兵,功亏一篑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崛起,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在这乱世之中,前秦逐渐崛起,其君主苻坚是一位颇有抱负的统治者 。他重用汉族士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选贤任能、发展生产、整顿吏治等,使前秦的国力迅速增强 。在王猛的辅佐下,苻坚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国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
然而,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发动对东晋的战争 。当时,前秦内部还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尚未完全化解 。而且,东晋虽然偏安江南,但凭借着长江天险,以及内部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 。大臣们纷纷劝谏苻坚,指出此时进攻东晋时机不成熟 。苻融劝谏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方今诸夏粗安,权可止息。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 王猛临终前也告诫苻坚:“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但苻坚却一意孤行,他自认为拥有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灭晋指日可待 。
383 年,苻坚亲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 。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 。苻坚求胜心切,在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他过于轻敌,没有充分考虑到东晋军队的战斗力和长江天险的阻碍 。在战争中,他又听信了东晋降将朱序的建议,下令军队后退,以便让东晋军队渡河后再进行决战 。然而,前秦军队内部本就人心不齐,各族士兵大多是被强迫征调而来,缺乏战斗意志 。这一退,便如同溃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矣!” 前秦军队顿时大乱,士兵们纷纷逃窜,自相践踏 。东晋军队趁机发起攻击,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全面胜利 。
淝水之战的失败,让前秦元气大伤 。此前被苻坚征服的各少数民族纷纷反叛,前秦政权迅速走向衰落 。苻坚也在两年后被部将羌族人姚苌所杀 。苻坚的失败,正是因为他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外部的形势 。他的故事警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能盲目冒进,必须充分准备,稳步推进,否则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
三、“万物皆有期” 的哲学思考

(一)自然规律与人生节奏
在广袤的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败都遵循着特定的周期,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固有规律,不可抗拒,也无法逆转。就像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农民们在田野里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是生命的起始,也是新周期的开端 。经过夏日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经历了抽穗、扬花、灌浆等阶段,到了秋天,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这是对前期努力的回报,也是自然规律的完美呈现 。而冬天,万物蛰伏,大地归于宁静,看似生命的沉寂,实则是在积蓄力量,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
树木的生长更是如此,一棵小树苗从被种下的那一刻起,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它的根系在地下不断延伸,努力扎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为树干和枝叶的生长提供支撑 。树干逐渐加粗,树枝不断伸展,树叶也从嫩绿变得翠绿,再到金黄,最终在秋风中飘落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意义,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一棵松树,从幼苗到能够抵御狂风暴雨,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它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严寒酷暑、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考验,每一次的考验都是对它生命力的磨砺,也让它更加坚韧 。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再到衰老、死亡,也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周期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跳过某个阶段,就像小树苗不能跳过扎根的阶段直接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小时候,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这是我们人生的根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如果我们在学生时代就急于追求功名利禄,放弃了对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修养,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像没有根基的大厦,随时可能崩塌 。
(二)个人成长的阶段性
个人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事业、品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经历和积累 。
在学习方面,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逐步提升,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如拼音、汉字、数字等,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中学阶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我们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同时也开始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则是一个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阶段,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果我们在中学阶段就想跳过基础知识的学习,直接学习大学的专业知识,那无疑是痴人说梦,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掌握高深的专业内容 。
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初入职场的我们,往往缺乏经验,需要从基层做起,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工作流程,积累人脉资源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宝贵财富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我们逐渐能够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职位和薪资也会相应提升 。就像马云,他在创业初期,四处碰壁,不被人看好,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积累经验,寻找机会,最终创立了阿里巴巴,成为了商业巨头 。如果他一开始就急于求成,想要一步登天,那么他可能永远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
品德修养的提升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 。从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到培养诚实守信、善良正直的品质,再到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如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我们思想境界的提升 。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不注重品德修养,自私自利,那么他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四、在现代社会践行 “不急不躁”

(一)职场中的稳扎稳打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许多人都渴望快速取得成功,获得晋升和财富。然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会让人陷入焦虑和疲惫,甚至适得其反。真正能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稳扎稳打,专注于提升自己能力和积累经验的人 。
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是为自己的职场之旅绘制一幅清晰的地图,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更加坚定和自信,不会被短期的利益所诱惑 。比如,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资深的市场营销专家,那么你可以设定短期目标,如在一年内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中期目标可以是在三年内负责一个重要的营销项目,积累项目管理经验;长期目标则是在五年内成为公司的营销部门负责人,带领团队制定和执行公司的营销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
注重团队协作也是职场中稳扎稳打的关键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在团队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任务 。当你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重要项目时,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汇聚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让你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宝贵的经验和友谊 。在团队协作中,我们要学会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保持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
(二)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心态调整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急躁,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左右 。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冥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放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减轻焦虑和压力 。每天花 15 - 20 分钟进行冥想练习,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能够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
运动也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当我们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放松 。无论是跑步、游泳、瑜伽还是打篮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运动,都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调整心态 。每周坚持 3 - 4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还能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压力时,不妨利用午休时间去户外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自己的身心得到释放 。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压力和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 。每一次的困难和挫折都是一次磨练,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抱怨和逃避,而是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和经验都会得到提升 。就像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从每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 。我们也要像爱迪生一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
五、结语:以史为鉴,从容前行

《资治通鉴》如同一面穿越千年的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兴衰荣辱,也折射出人生的智慧光芒 。“万物皆有期,凡事急不得”,这一源自历史深处的智慧箴言,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在现代社会的茫茫人海中照亮前行的道路 。
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诱惑与焦虑的时代,要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 。不被一时的困境所吓倒,不被短暂的利益所迷惑,不被急躁的情绪所左右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遵循规律,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