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摆脱社交恐惧的9个方法(建议收藏)
如抱琵琶半遮面

有社交恐惧的人都曾经出现过下面类似的情况:

出门在外的时候,很害怕遇到熟人,更害怕与他们打招呼。

外出参加活动时,不敢坐在第一排,而是默默选择坐在后面。

在商场购物时,遇到喜欢的东西不敢多说一句讨价还价的话。

我当众发言时会紧张出汗,我不喜欢交朋友,不喜欢集体活动……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只有约12%的人认为自己完全不“社恐”。

在当代生活中被称为“社恐”的现象,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年轻群体。

对“社交恐惧症”,心理学家林恩·亨德森曾如此描述:“ 由于害怕外界的消极评价,而对社交产生不舒服的、恐惧的情绪,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退缩、回避行为。

今天,推荐人民日报提出的9个摆脱社恐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1、社交中表现“真诚”

很多人在社交中产生恐惧,是由于在潜意识里与别人进行比较或攀比形成的自卑感,要么是认为自己长得没别人好看, 要么是认为自己能力不如别人,或者是觉得自己某些方面很卑微等。

只要社交过程中不随意攀比,从心底认同他人,在细节处称赞他人,才能有效改变社交恐惧的症状。

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而是行动;能始终如一的,永远不是虚伪的热情,而是真诚的付出。

人都喜欢别人真诚地对待自己,当你真诚对待他人,打心底认同对方,而且能够看到别人优点的时候,别人也是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的。

同时,对方也会被你的真诚深深打动,被你吸引,慢慢形成你自己的人格魅力。哪怕你是那种不善言辞,不会说华丽的辞藻的人也没有关系,偶尔有些笨拙也可以。

人们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因为真诚的赞美,是最高级的认同。

真心实意地赞美,让人如沐春风;刻意为之的赞美,让人如鲠在喉。

我们始终要明白通往别人内心的捷径,只有真诚二字。

所以,不要看到别人就自卑起来,更不要觉得自己不好。

2、宽容----容别人所不能容

当我们能够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自己就会少一些郁结;而能够宽容自己,你的内心就会多一份快乐和幸福感。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千差万别,我们也经常喜欢用三观不同来作为不愿意与人交往的理由。

但真正的三观不同,并不是两个人有多大的差异,而是不懂得尊重对方与自己观点之间存在的差异!

当我们能够尊重人与人之间观念、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时,才能展现出自己的友好。

一个有修养的人,很少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因为他们明白这个世界的参差,更能理解人与人的不同。

经营一段关系的秘诀,不是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是彼此接纳对方的世界,尊重对方的喜好。

所以,当你遇到某些方面和你不一样的人的时候,不要太计较,更不要纠结,尊重彼此就好。

当你展现出自己的友好的时候,你会发现,沟通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

3、降低完美主义心理----松弛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谁是完美的,都有优缺点。

不要盯着别人,过于在意自己身上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很忙,都更在意自己,别人其实没有那么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舞台的中央战战兢兢,思虑着每一个动作该如何摆,每一个声音该如何发。

但是,当某一天你终于鼓起勇气,抬头往台下望去时才发现,空无一人。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不必用力攥紧手掌。放轻松,手掌摊开,才能拥有更多。

4、学着幽默一点

在很多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的人当中,并不是他们的外在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能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变通。

比如,当别人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自己很难回答时,就会觉得非常尴尬。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话我们都需要正式应答,当一些问题不能正面回答时,试着开个玩笑缓解尴尬。

人与人之间常会发生一些摩擦,有时甚至剑拔弩张,弄得不可收拾,而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可使双方摆脱窘困的境地。

如果你时常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请不要想太多,更不要自己吓自己。

当与人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试着幽默点,轻松点,适当开开玩笑也是极好的方式。

因为,幽默是一种优秀的人格魅力。

5、展现你的善良

善良就是一场有序的轮回,你所付出的善良和爱意,都会以另一种好运和惊喜回到你身边。

当你心怀善意地对待他人时,很大概率,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

所以,对待他人,感觉沟通很困难时,不妨就展现出自己善意的一面。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一个人只要将善良根植于心底,流露于平常,生活定会欣欣向荣,越来越好。

6、不会沟通,就先“倾听”

当你感觉不好和他人沟通时,不妨先耐心听听别人的话语。

然后,再想怎么说,慢慢地,你会发现,认真倾听比说话更重要。

你有没有察觉过,自己身上有这样一种现象?

当他人完全不听我们怎么说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瞬间暴怒,或者特别的委屈?

是不是很想对方认可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呢?

如果说每一个人是一座孤岛,那么可以联结两座孤岛之间的关系,就是倾听。

当一个人身处负面情绪时,他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所以此时你应该做的就是安静地聆听和温暖的陪伴。

不要盲目给出建议,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都不同,所以对一件事的看法也不一样。

试着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角度,你会发现打给别人的那道光,也照亮了更温柔的自己。

7、心态积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说过:“一个正能量的人,他的磁场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有序和美好。”

而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讲到过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反之亦然。

什么是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自己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

有心理学家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

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

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

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

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我们在一些让自己的内心有些担忧、焦虑、害怕的场合,试着给自己做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多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多往好处想想,保持积极乐观时,你就能感受到来自内心的一种力量,从而使自己突破恐惧。

8、刻意练习

我们用三年学会说话,用三十年学会闭嘴。

社交是个技术活,需要刻意练习。很多事情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能力也是。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社交,只是没有刻意练习而已。

当你真正花时间练习社交能力上,就一定可以在任何场合游刃有余。

即使自己很笨,只要勤加练习社交技巧,多思考,多行动,所谓的社恐人也会变成社牛人!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所谓的精通,就是成千上万次带着思考的重复。

所以,有社交问题不要怕,不妨试试刻意练习的力量。

多想象自己所处的各种情景,然后慢慢演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怎么在恰当的场合里、和不同的人说合适的话?我们怎么通过恰当地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

这些,都要我们通过各个场合、各种情景,对症下药,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

9、不断成长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当时我就感觉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真的特别有意思,简单的一句话,它竟然还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所以,当你遇到社交问题时,不要沮丧,因为这并不代表着事情就一定是糟糕的。

每一次遇到的问题,都是我们成长的好机会。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学 会复盘,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

当一个人走过一段路后,能及时停下,不仅可以关注过去,找到前行的方向,还能展望未来,谋取发展先机,寻得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秘笈。

积少成多,量变引发质变。

时间久了,花会沿路盛开,你以后的路也是。

最后:

从心理和人性的角度来看,社交恐惧的本质,是我们内心对社交场合或社交对象产生了不合理的“期待”。比如期待对方能够欣赏我们、喜欢我们、接纳我们或认可我们等。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看,我们又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对方是否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所以就会对社交场合或社交对象产生“恐惧”,而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内心产生的恐惧。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