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华为芯片困局:20%良品率背后,“封闭”策略是主因?
椒点娱乐

最近,科技圈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华为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量产的昇腾910C芯片,截至2024年底,良品率仅有约20%。在芯片行业,70%的良品率是大家默认的“及格线”,如此大的差距,让不少人对华为芯片的发展前景打上了问号。

回顾芯片制造巨头们的历程,台积电、三星在攻坚3nm先进制程技术时,也曾面临良品率降至50%的困境。但3nm制程代表着行业最前沿,研发难度极大。相比之下,华为昇腾910C芯片制程并非顶尖,却只有20%的良品率,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芯片的成熟度。

事实上,昇腾910C的问题并非个例。华为目前较为高端的昇腾910B芯片,同样被良品率问题所困扰。以字节跳动为例,年初下单采购昇腾910B芯片,然而截至7月,实际收到的芯片数量还不到订单量的三成。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或许与华为的“封闭”发展模式紧密相关。企业长期采用这种模式,供应链稳定性就会受到冲击,产品研发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对于下游制造商来说,不仅生产成本会显著提高,获得的支持也会减少,这些负面因素层层传导,最终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良品率。

低良品率直接推高了华为芯片的制造成本,这一情况在其终端产品价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同配置的华为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同类型的友商产品。比如,搭载第一代骁龙8处理器的华为手机,价格居然超过了部分搭载最新骁龙8 Gen2处理器的友商手机。

此外,华为的“封闭”模式还带来了产品兼容性的难题。据媒体报道,华为在各地布局的昇腾智算中心,由于大量使用自家的硬件和软件,导致与市面上众多主流AI应用无法兼容,不少智算中心因此陷入闲置状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发布的文章也指出,华为鲲鹏计算产业虽然在稳步发展,但存在不少问题。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在企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适配数量较少,而且落地产业整机大多是简单组装,缺乏创新元素。

在市场竞争环节,华为这种疑似“封闭”的商业模式也引发了争议。在近期中国电信服务器采购项目中,华为芯片的众多下游厂商报价出奇地相似,价格浮动基本都在1%以内,而正常的市场竞争中,竞标价差一般都在5%以上。

有业内人士直言,这种竞标模式有“垄断”嫌疑。通过扶持整机厂商集中参与竞标,进而获取并巩固市场主导地位,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达到控制市场价格和交易条件的目的,严重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全球化的科技产业生态中,没有企业能凭借“闭门造车”实现长久发展。华为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依靠“封闭”和“垄断”获取的短期利益,无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唯有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技术浪潮中保持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