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期节目跟大伙聊了聊在研的“鸣镝”系列宽域飞行器,说真的那个科幻的外形一下子就让我这个“军事科幻爱好者”高潮了,以致于我今天还想跟大家聊聊由此衍生的一些话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只要是中国军工曝出了什么在研的先进飞行器,评论区或者弹幕就会有人提到“南天门”计划。

这个由中航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科幻IP,从诞生时起就受到了高度关注,我也在曾经的节目里讲到过。这个IP现在已经有模型在卖了,“白帝”“玄女”“鸾鸟”这三款知名度比较高的装备都有合金模型,不少UP都搞过开箱测评。但有句话我还是要对咱国内同胞说清楚:“南天门”计划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科研或者工程项目。至于说国外,爱咋咋地吧!若信了,咱高兴,若不信,那咱也可以研究下可行性。
不开玩笑了,虽然“南天门”计划只是一个科幻IP,但是它所透露出的一些理念,是可以与现实中的人民空军装备发展建立联系的。我不说多的了,之前讲过“白帝”战机,这玩意的模型都参加珠海航展了,估计不少人也都知道了,只是我还想吐槽一下:这座舱内的设备仪表模型……是找手工耿做的吗?

今天来讲讲“南天门”计划的另一个设定:“玄女”空天战机。这个战机的设定就足以证明“南天门”计划并不是现实存在的,您看看动力系统,除了变循环发动机是现实中正在研究的,剩下的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和高密度能量核心都是啥黑科技?再就是武器装备,高速中远程空空弹和高速近程空空弹好理解,“霹雳”系列的未来升级版,小型激光速射炮在原理上也可以理解,毕竟激光武器也是我国在研的未来武器系统之一,你告诉我吊舱式脉冲粒子加速炮是个啥?
我感觉啊,咱要真整出了这些黑科技的话,那下一步应该就是代表地球跟三体人建立外交关系,一起开发宇宙资源啥的,那什么三体舰队也不用过来了,来了也打不过我们,而且他们家不就是三颗太阳的事吗?地球某地可是有好几颗“太阳”啊,人家照样活的好好的。(怎么?三体人不怕空输吗?!)

玩笑归玩笑,“玄女”虽然是一款虚构的科幻战机,但是它的一些设定,还是很值得展开讲讲的。“玄女”在大气层内的巡航速度可以达到2.34马赫,最大4.8马赫,在大气层外的任务速度可以达到第二宇宙速度,这是人造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若不计空气阻力,其数值为11.2km/s,另外给大家提一嘴,在大气层外运行的人造载具,其速度就不要用马赫数来表示了,因为马赫数就是音速的多少倍,但是大气层之外没有传递声音的介质,因此马赫数在大气层之外是没有意义的。
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些,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白帝”,还是“玄女”,其实都可看作是人类对未来空军作战形态的一种展望,这些战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天战机,能够直接从地面起飞,单级突破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而这让我想到了包括我国空军在内,世界各大空军强国都在研究并落实的一种概念,即“空天一体”。

就概念意义来说,空天一体联合作战体系,在当下技术语境中,并没有包括正在研究的空天战机,它的具体意义是将天、空、地、海、网、电多个作战域分散部署的作战装备在信息利用、力量调配、作战指挥等方面进行跨域联合,实现信息广域获取、资源跨域调度、攻防全域一体的作战理念。而这当中的“天”,在目前还是指代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天基侦察以及通信卫星系统。
我简单给大家描述下,第一步就是由天基侦察平台、临近空间侦察平台,比如前一期讲到的“鸣镝”、地面先进雷达、海上防空型战舰、空中预警机等装备组网构成的空天感知网,感知到威胁之后,利用天基通信平台、临近空间通信平台、地面通信设施,以及预警机等装备自带的数据链系统,将目标情报传递给指挥控制网络,并分发至陆海空天作战单位组成的攻防火力网,引导其打击目标。

目前的技术条件,我们的作战单位还没有天基的,前苏联倒是造过武装空间站,结果就是没啥大用,因为用的依旧是动能武器,一座R-23机炮,原本也有计划给空间站整上激光武器系统的,但遇上了解体,后来俄罗斯也没条件这么玩了。该说不说要是真让毛子给搞成了的话,那人类战争形态肯定会跟现在不一样,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得感叹一句:走了的“老大哥”,才是好“老大哥”!
不过这些东西,我们未必不能研究下。是的,我们的确承诺过“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军事化”,这个承诺很庄重,我也相信祖国会兑现承诺,但是我们更加反对任人宰割,在大气层外建设防御系统,在目前美国已经率先成立太空军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是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因此,我相信未来中国空军的空天一体联合作战体系中,也定会加入天基作战单位,“白帝”和“玄女”太科幻了,让它们去给中国科幻作品再杀出一条路来,是可以做到的。而回到现实,我们没有力场驱动装置,没有脉冲粒子加速炮,但变循环发动机我们正在研究,激光武器系统也有了一些成品,传闻中的空天飞机,我们也正在研究中,并且成功进行了几次在轨试验。
说起这个相信很多人可能会一下就来精神了,没错,我说的就是多年前就被曝出了名字,但整个项目至今仍旧处于高度保密阶段的“神龙”空天飞机,当然,我还是得说一句,目前没有任何国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空天飞机,无论是美国的X-37B还是我国的“神龙”,都是无法单级入轨,目前主要是用运载火箭发射。所以我们看到官方媒体和机构“奉旨泄密”的时候,说的基本都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这类说法,并不是直接用“空天飞机”来代指,只是我相信这个技术问题正在被一步步解决。

关于中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今年也的确搞出了一个让世界仰望(物理意义)的大动作,就是飞过了欧洲上空,时间是在8月份,并且被所谓的“业余航天爱好者”拍到了,还注意到了尾部的“神秘设备”,这旋即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与炒作。更早些的时候,这架长度大约有10米的中国神秘航天器,还在太空中释放了6个作用未知,且在发射信号的“神秘物体”。该航天器总共进行了3次飞行任务,最近一次在轨飞行了268天,上一次则更多,达到了276天,也就是说这款国产先进航天器一次在轨任务时间可以达到8到9个月。
目前全世界能够造出实际验证机并发射入轨的国家仅有中美两国,其他在进行技术攻关的还有俄罗斯、英国、欧空局、日本和印度,不过在上个月似乎传出消息,说是英国的“云霄塔(skylon)”空天飞机项目所属公司已经宣布破产了?英国,out!

这也充分说明了这项技术难度之大,但难度再大,我们也一定要搞出来!因为空天飞机技术不光可以为以后的载人航天,以及大规模在轨建造工程提供廉价运力,还能为我们的空天战略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前面提到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最多可以在轨运行9个月,美军的X-37B登场较早,在轨任务时间甚至能达到900多天,换句话说,这种航天器可以长时间在轨部署。
而且,既然我们能把它用来搭载航天员和科研设备、货物,那么我们也就能将其用来搭载合适的先进武器装备和侦察、电子战设备。空天飞机参与军事行动,有很明显的位置优势,它的运行高度通常可以达到近地轨道高度,广义上来讲,只要是距地面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作近地轨道,目前公开消息中透露的,我们的国产试验性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神龙”,可以在300公里到600公里高度的轨道运行。

这个高度与部分军用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当,因此从技术上来说,这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也能执行天基侦察任务,任务效果则是要看其搭载的侦察装备性能如何,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我完全不担心这点。但它能做的显然不止这样,凭借其机动能力,它还能在轨快速部署备用卫星,这本就是空天一体联合作战体系强调的一环,要能够就近快速替代被击毁失能的我方卫星,保证天基平台能力的完整有效。
而且这一优势也让这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能够攻击敌军的天基平台,干扰甚至破坏敌军的天基侦察、通信能力,由于长期在轨部署,其响应速度理论上也会比从地面或海面发射相应类型弹药更快,当然,前提也是要有更合适的雷达、指挥引导以及火控组件,但空天飞机的平台能力是非常适合用于执行此类任务的。

总结一下,未来人民空军的作战单位,大概率会向着大气层之外发展,由此也会带来一些新的作战形态,而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并逐步落实的空天一体联合作战体系,也可看作是为未来的空天战场进行预研以及基础理论和技术储备。“白帝”和“玄女”或许不会成为现实(太多天顶星科技了),但完全体的中国空天飞机,则一定能够成为未来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