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为提高学位授予的规范性,草案二次审议稿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主要从完善学位授予条件和程序、明确相关主体责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修改。
近年来,关于博士毕业更难了的话题一直备受大家关注,讨论热度持高不下。据《我国博士生延期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42所研究生院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2002年—2009年,我国三年内如期毕业的博士生只有40%左右。
教育部数据显示,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毕率约46.5%,2012年突破60%,2018年已达到64%,也就是说,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2019年我国博士研究生预计毕业人数为172824人,实际毕业人数仅为62578人,将近63.8%的学子踩在了延毕红线之内。
论文是阻碍博士毕业的一大难题。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换言之,毕业与论文,脱钩了。
那么,为什么取消了论文发表的硬性规定,还有人说博士毕业更难了?
论文要求,从之前的“发一篇,有一篇”到现在的“发一篇,是一篇”,对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
北京某高校一名学生说:“刚开始,大家以为这意味着不用发‘小论文’,毕业要求降低了。但实际上,我们很快发现:学校对研究成果的考察更实在了,毕业压力反而增加了”。
上海某高校一名学生说:“身边基本没有不发论文的同学,大家都把这一规定视作底线要求,能发的都在发。”
同时,论文盲审、抽检力度越来越大。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再次确认: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加大高校评估整改督导复查力度。
博士在不断扩招!我国博士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6.56万人,扩招到2022年突破13万人。2023年12月19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表示,2022年,专业学位博士的招生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8倍。
但是核心期刊的数量和版面有限,投中难度大,投稿周期长,一般出刊时间达1年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期刊存在学校背景等各种歧视,很多博士生的论文并不接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但也有个别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造成了很坏影响。
不少博士反应,自己的导师在选题和学术研究方向上给不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除此之外,还存在压榨学生、克扣经费和学术不端等问题。
那么,到底有没有轻松入学、毕业率高的硕博项目?或许在职免考硕博项目可以给你答案~~~~
很多企业家、创始人、投资人、企业高级管理者大多会选择合适自己攻读的硕博学位项目——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博(MBA\DBA)。原因在于免联考、在职攻读、高毕业率、结交同级别甚至高级别人脉资源。
国际在职免联考硕士博士(MBA/DBA)相关介绍:
1、招生条件:
硕士招生条件:大专学历,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本科学历,3年管理工作经验;
博士招生条件:硕士学历,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无语言要求
2、录取条件:不需要考试,采取西方教育体制,面试申请审核制度入学
3、课程设置:硕士1.5-2年学制,博士3年学制,每月一次周末集中2-3天授课,UCMT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线城市均有办学点,可根据院校专业安排上课地点,兼顾工作、学习、生活
4、专业设置:工商管理硕博(MBA/DBA)、医疗健康管理硕博(MHM/DHM)、智能制造管理硕博(MIMM/DIMM)、教育管理博士(DEM)、金融管理博士(FDBA)、数字化转型管理博士(DDT)等等
以上专业均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企业家、投资人等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十几二十年的管理工作经验去糙取精、凝练成管理思想理论,在帮助这些企业家解决更重大的企业管理实际问题。
5、毕业条件:完成博士课程,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硕士完成论文即可;博士需要完成博士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即可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全球认可。
6、招生院校: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中国教育部推荐的法国公立大学,拥有近800年建校史,QS世界大学排名382
法国巴黎高科路桥大学商学院——中国教育部推荐的法国工程师公立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174
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原尼斯大学合等13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合并而成,中国教育部推荐院校
法国ISTEC巴黎高商——中国教育部推荐商学院,性价比很高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