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曾与周总理并列的王稼祥,建国后怎么职务平平?他身上有3个短板
烟寒若雨

说起我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王稼祥绝对算得上一个。

他在革命年代可是个大咖,曾经跟周总理齐名,甚至在长征这么关键的时刻,他的一票直接帮毛主席站稳了脚跟。

可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仕途却让人有点意外。

从早年到革命巅峰

王稼祥1906年生在安徽泾县厚岸村,家里条件还不错,算得上地主家庭,父亲是个秀才,从小就让他念书。

他小时候挺聪明,1913年上柳溪小学,1919年又去私塾混了几年,1922年进了南陵县乐育学校。后来因为成绩好,直接跳到芜湖圣雅各中学读高中。

那时候他就不是个老实念书的主儿,接触了不少进步书刊,开始对社会革命感兴趣。

他在学校带头闹学潮,反对教会学校逼着学生学圣经、做祈祷,结果被开除了。这事儿没让他消停,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

同年9月,他跑去上海大学附中读书,加入了共青团。10月就被党组织挑中,送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这地方可是专门培养中国革命骨干的,王稼祥在那儿学得挺带劲,英语底子好,跟张闻天、沈泽民这些后来也挺有名的人物一起听外教课。

1928年2月,他在苏联正式加入共产党,还进了红色教授学院继续学理论。

王稼祥学成回国后,立马投身中共的工作,先是在中央宣传部干了干事,后来当上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管着《红旗》和《实话》两份报纸的总编辑。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他被选为党报委员会秘书长。

4月,王稼祥又被派到中央苏区,干起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11月,在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王稼祥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兼了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这时候的王稼祥,年纪轻轻,已经是党里的重要人物了。

到了长征那会儿,王稼祥的影响力更是到了顶峰。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他因为之前受过重伤,走不了路,只能让人抬着上路。

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一票,支持毛主席,自己也进了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跟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管红军。

这时候的王稼祥,地位绝对不低,跟周总理并列一点不夸张。后来他还当过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战期间管过军委和总政治部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他在东北局干过城市工作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被任命为首任驻苏联大使,还兼了外交部副部长。

这履历看着多牛,可为啥建国后他就没再往上走了呢?

为啥建国后仕途平平?

王稼祥在革命年代那么风光,建国后却没再登上更高的舞台,这可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有实打实的原因。

革命年代,军事和政治能力是衡量一个领导人的硬指标。打仗的时候,谁能带兵打胜仗,谁就能服众。王稼祥在这方面,说实话,确实不太行。

王稼祥是理论派出身,写文章、讲道理特别厉害,但在军事指挥和政治手腕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比如第五次反“围剿”,那时候他已经是政治局委员,可面对错误指挥,他没啥办法。

当时,湘江战役损失惨重,王稼祥虽然在领导层,却没能力扭转局面。

到了长征,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主席是对的,但这更多是政治站队,不是他自己带兵打出来的成绩。

相比之下,毛主席在长征路上那几次关键决策,比如四渡赤水,直接把国民党耍得团团转,这才是真本事。

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从打仗转向治国,政治能力就更重要了。

可王稼祥在这块儿也不算强,他擅长理论分析,但搞实际斗争、玩政治手腕,他没那份灵活劲儿。跟周总理比,周总理能在外交、内政上左右逢源,王稼祥就显得有点书生气了。

第二个短板就更明显了——身体不行。1933年,王稼祥在江西乐安县谷岗村作战时,肚子被弹片打中,肠子都穿了,差点没挺过来。

医生在战场上给他缝了伤口,保住了一条命,可弹片留在体内,落下了病根。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好。

长征的时候,他没法走路,只能让人抬着。翻山越岭那么苦,他硬是咬牙撑下来了,但身体也彻底拖垮了。

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王稼祥好几次跑去苏联治病,1946年还在莫斯科帮贺子珍办回国的事儿。建国后,他的健康也没好转,1950年代经常请假,干不了太重的活儿。

新中国刚成立,工作千头万绪,领导人得拼体力拼精力。王稼祥这身体状况,别说跟毛主席、周总理比了,连一般的中央委员都比不过。

他经常不在岗,自然没法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不是他不想干,是真干不动。

第三个短板跟他的出身有关——留苏背景。王稼祥早年在苏联学了好几年,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一员。

刚回国时,这背景是优势,毕竟苏联是共产主义的老大哥,他的理论水平和国际视野在党内挺吃香。可到了后来,这身份反倒成了包袱。

抗战后期,尤其是1940年代,留苏派的影响力开始下滑。1945年中共七大,王稼祥只当了个候补中央委员,地位明显不如以前。

建国后,毛主席更强调独立自主,王稼祥虽然跟王明不是一路,但他早年的经历还是让他吃了挂落。

参考资料

新中国人物|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王稼祥 工人日报

[1]李雨晴.抗战时期王稼祥的党建思想及其历史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38(02):82-85.

[1]祝鸿霞.桃花潭边的勤学少年——王稼祥[J].红蜻蜓,2023,(Z1):32-37.

[1]陆卫明,王文辛.王稼祥对毛泽东的几次关键支持[J].百年潮,2024,(06)
:32-39.DOI:10.16624/j.cnki.11-3844/d.2024.06.005.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