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邓尼和中国照相机的故事
书影见闻

2025年4月初,我赶到天津,探访程建国,完成我们跨越了三个年头相约,在他狭窄的家里,翻弄他已经封存了十几年的木箱子,里面装的都是相机和摄影资料。翻找中,他说有我早年给他的名片,结果先翻到的却是邓尼的。

邓尼书中照片

而这邓尼,就是“圣.丹尼”,他是美国人,英文名字是“Douglas St.Denny”。

“圣.丹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教学,发现了中国生产的照相机,于是痴迷搜集中国相机和资料,回到美国后出版了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照相机》,向世界介绍中国相机,也使中国相机被世界所关注,而在中国,可以说促进了中国产照相机的收藏与挖掘。

“圣.丹尼”一书成名,让世界知道了中国相机,也让中国知道了国产相机的价值,功不可没。

在他的书里,一共提到了三位中国人,一位是上海的老相机收藏家朱侠锋先生,另一位是天津的年轻收藏家程建国先生,第三位是北京更年轻的相机爱好者“小刘”。

前两位,国内收藏相机的人都很熟了,唯有这“小刘”,谁也说不好其身份,迷一样的这些年,至今无法破解,书中说他24岁,在相机厂工作,喜欢中国相机,手里有很多珍稀品种,“他离拥有真正一流的收藏不远了”。然而后来不知所踪,甚至有人说他移民国外了,可惜少了一位国产相机收藏家。

我翻到了“圣.丹尼”的名片,但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邓尼”,这也让我和程建国不解,按理说,“圣.丹尼”是来中国教语言的,不会因为音译不准吧,他应该是“丹尼”,而不是“邓尼”啊?

难道他是因为对某个人的喜欢或崇拜?想象不出来。

程建国说邓尼1988年来天津,在外院做了一次相机收藏讲座,然后参观了他的相机,特别是对他的几款国产相机非常感兴趣,但是程建国说不卖的,邓尼还看中了一台蔡司,想高价买,但也是程建国钟爱的,不同意转让。这让丹尼很敬意,说:“这是我在中国见到的第一个照相机收藏家,他与那些以收藏为盈利手段的人不同。他不是商人,是收藏家、是学者。

邓尼拍了程建国几台珍稀的国产相机照片和资料,后来都录入到了他的书中。离开前,他送了程建国两台相机,一台是上海产的海鸥501相机,另一台是英国的小军旗。

当然了,他把天津寻访相机和导程建国处看相机的过程,后来也都录入到了他的书中。

不想第二天,我们继续翻找相机和资料时,无意中在一个夹子里看到很多手写的相机厂资料介绍,翻看到后面,竟然是邓尼在天津外院做相机收藏的讲座的全部纪录稿,这太意外了。

这份纪录稿,虽然是手写,明显是整理稿,非常的完整与专业,字迹清晰。昨天写完程建国的探访文章,我迫不及待把邓尼演讲手写稿变成了电脑文字稿,竟然有4000多字,这里既有邓尼的收藏经历,也有来中国寻找相机的想法与目的,还有就是世界收藏相机的格局与方式方法。

这场讲座的时间是1988年5月19日,地点在天津外院电教馆。

首先由主持人对邓尼做简单的介绍。

说邓尼是美国人,18岁曾在越南当兵,退伍后在美国从事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


邓尼从小对机械和摄影感兴趣,在他学习期滿后就开了一家相机商店,从事相机的买卖,并研究各国的照相机。此时他正在从事关于中国相机史的一本书的写作。


主持人说邓尼是1985年美国历史摄影学会的主席,而在他的名片上,只印上“美国历史摄影学会理事”。

邓尼开始了讲座,他说摄影史只有150年历史,而中国的第一张照片,是1844年拍摄于澳门。他还提到了,最新的摄影器材是“电子图像”。这在当时是很多人不知的信息。

邓尼说他在1976年开始对收藏相机感兴趣,那时还是大学的学生,没多少钱,就买一些很便宜的相机。大学毕业后,又卖掉,然后就买一些更高級的相机。

接下来他就开始折腾,先是收藏蔡司相机,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厌烦了,就把蔡司卖掉;然后开始收藏立体相机,后来乏味了,又把它们都卖掉了;然后收藏电影摄影机,而电影摄影机太重,就把所有的相机都卖掉了。

他来中国时只带一台傻瓜相机,但发现在中国可以收集很多有意思的相机。

1985年他到武汉大学教英语,并有一台摩托车,一有空就开着去汉口、武昌,去一些旧货商店。他当时还没有意识到中国还有生产这么多旧的相机,他开始着迷,也就开始系统的购买中国相机。


邓尼绝对是最早发现,并有目的的收藏中国相机的外国人,甚至比很多中国人都早。


有意思的是程建国在1985年来到沈阳鲁美上学,也经常去北市寄卖店买相机,甚至用50元买到了珍稀的长江58-1相机。他说这台相机放了很久,无人问津,而他一下子喜欢上。邓尼想从程建国手里购买,但程不舍,最后邓尼拍了照片,录入到了他的书中。

1985年,这一年可能对很多人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中国相机的收藏文化的起点却非常重要,邓尼与程建国都发现了中国照相机的存世奥秘,并为之痴迷。而这一年,是不是可以定为中国相机收藏的“元年”呢?是他们开启了国产相机收藏的文化现象,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邓尼说他已经有了大约50台中国产的各式相机,还在继续寻找,希望大家给他提供线索,也可以有问题给他写信询问。至此终于明白,他叫“邓尼”,完全是拉近和国人的情感,对于购买中国相机提供讯息和渠道,聪明啊!

接着他结合幻灯片,开始讲座,首先是介绍了一下中国的照相机,主要是讲了一些稀缺品牌的产量,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相机,而一些小品牌,并没有介绍。

他说到了相机的版本,错版的更有趣,相机说明书和资料也是更加珍贵,另外他特意讲了上海58-2的四个版本,我以前在摄影报上看过赵俊毅的文章,谈上海58-2的版本,显然邓尼的观点要更早,不知道究竟是谁借鉴谁的成果。

邓尼谈到了”红旗-20型”照相机,1983年在美国值1万美元,而到了1988年,2~3于美元就可以买到了,估计是量大了。

接下来他又讲了一些具体的相机收藏理论与概念,还有购买的渠道等等,现在看已经不稀奇,而在当年,绝对是很多人没有听过“相机收藏圣经”,或者是大开眼界的。

我找不到当年他的讲座是否有文字报道,也没有见过现场照片,但这个讲座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安排和邀请的,绝对是一次重要的摄影交流活动,不知道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是否有当年参加过这次讲座?

讲座完毕后,他拜访了程建国,观赏了程建国的藏品,两人也建立了联系,这封信是他离开中国前写给程建国的,但两人并没有再见过面,也没有再联系过......

我在天津探访程建国时,是同上海的苏联相机收藏家闵舫一起过来,但他下午就返沪了,晚上他给我发来信息,说邓尼已经在2017年病故了,让我很吃惊,很难过,我还幻想过有机会能采访他呢。

他是在外网上看到的消息,说邓尼一生写过两本相机方面的书籍,其中中国照相机这本书,让很多人知道,并记住了他!

怀念他!

以下内容,来自他的197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照相机》一书中:

道格拉斯 圣 丹尼于195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锡拉丘兹,是四个孩子中的老三。1955年,他的家人搬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伊利,1968年他毕业于Iroquois Area Highschool。

1968年,他进入美国陆军,并被派往加利福尼亚蒙特雷的国防语言学院接受法语翻译培训。

经过额外的训练,St Denny被分配到一个情报单位,隶属于越南共和国的波来古的第4步兵师,他在那里呆了一年。1970年,从海外返回后,他被派往马里兰州米德堡的国家安全局,1972年,他回到国防语言学院接受德语培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柏林的一个情报单位。

他于1974年离开军队。

1979年,圣•丹尼在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学院获得语言学学士学位,并在1985年前往中国之前担任销售员。1985年,他前往中国,目前仍居住在那里,与他在中国结识的法语教授妻子和一名幼女生活在一起。

自参军以来,他一直对摄影感兴趣,自1976年以来,他一直热衷于摄影收藏。

道格拉斯•圣•丹尼也是《杰瑟普国际蓝皮书》的作者。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