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关系里,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从来没停过。
美国作为老牌霸主,总是想通过军事、经济各种手段压着我国走,但这些年我国的态度却越来越硬气,哪怕面对美国的威胁,也显得不慌不忙,这份底气到底哪来的?

哈里斯与杜特尔特
哈里斯,全名哈里·B·哈里斯二世,当时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司令。这家伙是个典型的鹰派,脑子里满是冷战思维,觉得美国必须在亚太地区保持绝对优势。
2015年他上任没多久,就开始对我国放狠话,公开说要遏制我国在南海的“扩张”,甚至扬言不惜一战。他推动美国海军在南海搞大规模军演,还派航母战斗群耀武扬威,想用硬实力给我国施压。
哈里斯这个人吧,作风激进是真,但脑子有时候也不够灵光。他以为靠着航母的威风就能吓住我国,结果却踢到了铁板。他的策略很简单,就是用军事威慑让我国服软,但事实证明,他低估了我国捍卫主权的决心。这场对峙里,他的决策可以说是美国失利的关键原因之一。

另一边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他2016年6月刚上台,正好赶上南海仲裁案闹得最凶的时候。之前菲律宾的总统阿基诺三世一门心思抱美国大腿,搞仲裁案挑衅我国,可杜特尔特上台后,画风完全不一样。
这家伙是个实用主义者,不喜欢被人当棋子使。他觉得跟我国硬碰硬没啥好处,还不如跟我国搞好关系,捞点实际利益。
对峙的时候,杜特尔特没像美国期待的那样跳出来当急先锋,反而在事件后主动调整政策,拉近跟我国的距离。这一下,不仅让美国的算盘落了空,也给南海局势带来了新变化。杜特尔特的务实选择,可以说是对峙后地区格局调整的一个缩影。

从争议升级到海上对峙
2016年的中美南海对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多年矛盾积累的结果。咱们一步步梳理,看看这事是怎么从口水战升级到真刀真枪的对峙,又是怎么收场的。
2009年,中菲在黄岩岛的争端是个大转折。那时候菲律宾想单方面划界,把黄岩岛划到自己地盘上,结果被我国海警和海军果断反制,我国从此拿回了黄岩岛的实际控制权。
菲律宾打不过,又不敢真动手,就跑去求美国帮忙。美国一看有机可乘,立马插手进来,想借着南海问题给我国使绊子。
到了2016年,矛盾彻底爆发。菲律宾推动的南海仲裁案成了导火索。这案子说是“国际仲裁”,其实就是菲律宾和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想通过法律手段否定我国在南海的历史权利。

仲裁结果出来,完全偏向菲律宾,否定了我国的“九段线”。这事儿明摆着是冲着我国来的,美国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仲裁案前后,美国开始在南海搞大动作。美国海军出动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带着一大堆驱逐舰、巡洋舰和舰载机,直奔南海。这两个航母群加起来有上百架战机,火力强得离谱。美国还公开说,这是“航行自由行动”,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赤裸裸的武力示威。
3月中旬,美国舰队开始在南海频繁活动,靠近我国控制的岛礁,甚至派舰载机低空飞过争议海域,想逼我国让步。当时的指挥官就是哈里斯,他一心想通过这种高压态势,震慑我国。可惜,他算错了中国人的脾气。

我国海军的硬核回应
我国这边可没打算忍气吞声,面对美国的挑衅,我国海军三大舰队——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迅速行动起来。
几十艘舰艇,包括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全部开进南海,跟美国舰队摆开了架势。那段时间,南海海面上我国军舰来回巡航,雷达24小时盯着美国航母的动向,双方最近的时候,舰船距离只有几十海里。
除了海军,我国空军也加入进来。多架歼-11、歼-16战机频繁出动,对美国舰队进行抵近侦察。美国航母上的雷达能清楚捕捉到我国战机的信号,但愣是拿不出什么办法。
我国火箭军在关键时刻试射了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专门对付航母,射程远、精度高,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试射成功后,导弹落点精准的消息传开,直接给美国敲了个警钟。

美国舰队一开始还硬撑着,靠电子干扰和舰载机巡航撑场面,但很快就发现形势不对。我国海空军的联合行动,让美国航母的动向完全暴露。
东风导弹的存在,让美军指挥官意识到,真打起来,他们的航母未必跑得掉。僵持了几天后,3月底,美国舰队开始掉头撤离。这次撤退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退回了夏威夷珍珠港,离南海几千公里远。
这场对峙,美国没占到一点便宜,反而颜面扫地。我国的强硬回应,直接把美国的威慑力打了个折扣,也让全世界看到,我国在捍卫主权上的决心有多硬。

对峙之后,我国军队的自信心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以前,美国航母在哪都是个大杀器,谁见了都得掂量掂量。可这次,我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自己够硬,美国也不敢随便动手。
东风导弹的亮相、海空军的协同作战,都让我国摸清了自己的实力底线。从那以后,我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军舰巡航越来越常态化,美国再想靠航母吓唬人,效果已经大不如前。
美国这边呢,吃了这次亏,策略也变了。哈里斯那种动不动就秀肌肉的做法被证明行不通,后来的行动明显收敛了不少。军事上不敢随便挑衅,转而靠经济制裁、外交施压来对付我国。但不管怎么变招,美国心里都清楚,我国的底线碰不得。

对峙之后,南海周边国家的态度也变了。最明显的就是菲律宾,杜特尔特上台后没多久,就在2016年下半年主动缓和跟我国的关系。两国开始谈渔业合作、资源开发,气氛比以前好太多。
其他国家,像越南、马来西亚,也开始重新算计自己的立场,不想完全倒向美国,而是试着跟我国和平共处。
这背后,是我国在地区影响力的上升。对峙让大家看到,美国不一定是靠得住的靠山,而我国却是实实在在的邻居,惹急了后果很严重。慢慢地,南海的紧张气氛降了下来,合作的声音多了起来。

哈里斯这场对峙失利后,日子不太好过。他的鹰派政策没带来预期效果,反而让美国海军丢了面子。2018年,他从太平洋司令部卸任,转去当驻韩大使,影响力大不如前。可以说,这次对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滑铁卢。
杜特尔特正好相反。他靠着灵活的外交手腕,既没让菲律宾彻底跟我国翻脸,又从我国那争取了不少经济好处。一直到2022年卸任,他推动的中菲关系缓和,都被认为是任内的一大亮点。这家伙虽然争议不少,但在对华政策上,确实有点真本事。
那次对峙证明了一件事:只要我国有实力、有决心,美国的威胁也就是纸老虎,吓唬吓唬人还行,真要动手,它也得三思而后行。
参考资料
美研究报告称中国对南海主权声索没有国际法依据,中方驳斥.海外网.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