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云涌动战鼓催
1949年深秋,此时的海南岛,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据点之一。白崇禧、余汉谋等人的残部陆续逃入岛内,加上原本驻守的陈济棠部五个师,整个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队总人数已经突破了10万人。
蒋介石深知海南岛的战略地位,这座中国第二大岛不仅是南海的门户,更是控制两广出入的咽喉要地。为了确保海南岛不失,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将,有"天炉战神"之称的薛岳担任防卫总司令。
薛岳上任伊始,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整编,将岛上零散的部队重新组织,很快就凑出了11万人的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国民党在海南岛上还部署了数量可观的军舰和战机。薛岳充分利用这些装备优势,不断派出飞机轰炸大陆沿海地区,一时间嚣张气焰冲天。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将海南岛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与台湾遥相呼应,形成钳制大陆的战略态势。
在大陆这边,解放军面临的困境却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人民解放军还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力量,想要横渡琼州海峡,只能依靠一些简陋的木板船和帆船。
更糟糕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还采取了焦土政策,沿途将能找到的船只全部毁坏,这让解放军的渡海工具更加匮乏。
不仅如此,被派来执行这次任务的第40军和第43军的官兵们,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的旱鸭子。对于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战士们来说,茫茫大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士兵私下里开着玩笑:"这是要把革命带到海底去啊。"虽然是玩笑话,但也折射出他们内心的忐忑。

心系胜算破重围
在军委决定推迟海南岛战役的命令下达后,很多部队都已经开始放松备战状态。但在第40军的驻地,训练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军长韩先楚不顾上级的推迟命令,依然坚持着战前准备,甚至连春节假期都没有给官兵们休息。这种做法在军中确实是违反纪律的,因为按照规定,军委的命令至少要下发到团一级。

但韩先楚深知,战机稍纵即逝。通过与当地渔民的深入交谈,他了解到从正月到清明这段时间是渡海的最佳时机。
在这期间,海面上多吹北风或东北风,从大陆到海南岛可以借助顺风,即便是简陋的帆船也能在一夜之间抵达对岸。而一旦错过谷雨节气,风向就会改变,届时渡海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韩先楚亲自带头训练。在寒冷的海水中,这位军长和普通士兵一起适应海水的温度,克服晕船的不适。他还经常深入到基层,了解官兵们的思想状况,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当看到有些战士对海战产生畏惧心理时,他就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解海洋知识,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困难远不止于此,40军参谋长宁贤文的"自伤事件",更是给部队的士气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这位在战场上曾经英勇善战的将领,因为害怕渡海作战的危险,竟然选择用钝器砸伤自己的脚面来逃避战斗。这个消息一度在军中传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面对这样的情况,韩先楚并没有对宁贤文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相反,他利用这个事件,在全军开展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他告诉官兵们,革命事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因为有困难,才更需要我们去克服。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让很多动摇的官兵重新找回了信心。

与此同时,韩先楚还在积极筹备作战物资。他组织人员建立了机帆船修造厂,亲自参与船只的改装和试航。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发挥创造性,想出了许多克服装备不足的办法。渐渐地,40军的战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部队的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
看到战机逐渐成熟,韩先楚决定采取更加主动的行动。他先后三次越级向四野指挥部发送请战电报。前两次电报都石沉大海,但他并没有气馁。
在第三次发电时,尽管40军政委因为担心再次"丢脸"而不愿联署,韩先楚仍然坚持单独署名发出了电报。在这份措辞颇为强硬的电报中,他表示即便没有43军的配合,40军也有信心完成渡海作战任务。

破浪远征展雄威
4月16日的夜晚,解放军已经迫近了这片被国民党军队严密防守的岛屿,韩先楚深知,这一战的成败不仅关系着海南岛的解放,更直接影响着南方战局的走向。为了迅速打破敌人的防线,韩先楚决定亲自率领部队突破险阻。
那夜,40军和43军的共约三万战士,乘坐着400多艘战船,借着北风的掩护,悄然驶向海南岛。那是一次生死攸关的突击——敌军果党军的海空防线严密,随时可能遭遇猛烈的反击,但韩先楚的决心早已下定,他无惧任何艰险。
船队驶向前方,浩浩荡荡,舰艇上的士兵们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反而是斗志昂扬。海风吹拂着他们的脸庞,远处海面上的波光与激荡,仿佛是征途的号角。
4月17日清晨,解放军的船队突破了敌人的海空防线,终于逼近了海南岛的沿岸。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轻松的胜利,而是果党守军的顽强抵抗。

韩先楚带领部队迅速登上岸来,敌人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浓烟弥漫,战场上瞬间陷入了火与血的交织之中。眼看着部队被敌人严密的火力压制,韩先楚毫不犹豫地跃下战船,冲向敌阵。他那坚定的步伐,无畏的眼神,彰显出一名指挥官的英勇与决断。
眼看他已经跃入敌火区,随行的警卫队立刻冲上前,强行将他拉回,防止他孤军深入。若非如此,韩先楚或许早已冲进敌人的火力网中,为战斗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
此时,韩先楚的英勇不仅激励了全军,也令远在北京的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松了口气。聂荣臻一夜未眠,深知海南岛的争夺关乎大局。当他得知韩先楚已经成功登岛时,心中的重担瞬间卸下。聂荣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想:“有这个消息,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战斗如火如荼。40军在西北方向的攻势十分顺利,很快便击溃了果党守军。韩先楚深知敌人必会将主力部署在东北方向,于是果断带领40军前去支援43军。
到达现场后,他发现43军的128师已经遭遇了果党守军的主力设伏,形势十分危急。韩先楚毫不犹豫,率领40军奋力冲击,与128师密切配合,快速发起反击。此时,冯白驹带领的琼崖纵队也迅速支援,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进行反包围,将果党守军彻底击溃。
随着敌军主力被全歼,海南岛的解放逐渐成为定局。曾号称“天炉战神”的薛岳见势不妙,迅速乘飞机逃往台湾岛。然而,战争的阴云并未散去。仅过了一个多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严密封锁了台湾岛。

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令许多人对解放海南岛的及时性深感后怕。毛主席曾言:“如果晚打两个月,海南可能就成了第二个台湾。”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紧随其后,毅然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成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再度展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他带领部队在三八线附近坐镇,攻克一个又一个阵地,最终赢得了“万岁军”的荣誉。
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表彰他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和无畏精神。韩先楚,这位勇敢无畏、智勇双全的将领,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