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1974年出生在四川自贡。那时候农村条件艰苦,家里靠种地过活,但他父母特别看重教育,觉得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黄宇从小就挺聪明,成绩一直拔尖,村里人都说他将来肯定有出息。到了中学,他还是班里的尖子生,1993年考上了四川轻化工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
那年代,计算机可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他也想着靠这个本事干出一番事业。

1997年大学毕业后,黄宇凭着不错的成绩进了成都一家涉密科研单位。
这地方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专门搞军用通信设备研发,保密级别非常高,能进去工作算是很多人眼里的梦想。
刚入职时,黄宇挺有干劲,想为国家做点贡献。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发现自己大学学的那些东西,在这高手云集的地方根本不够用。

同事都是顶尖专家,他却老跟不上节奏,工作上频频掉链子。领导和同事慢慢对他不满了,觉得他干活敷衍,态度还不好。
2000年,单位搞末位淘汰,黄宇业绩垫底,被调来调去,最后在2004年被正式踢出局。
这对他来说打击不小,心里憋了一股火,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单位对他不公平。这股怨气没地方发泄,后来就成了他走上歪路的导火索。

从怨恨到背叛 拉家人下水
被单位开除后,黄宇觉得自己这些年白干了。他在职时有个习惯,喜欢偷偷备份工作资料,哪怕是些涉密文件也没上交。
2004年,黄宇失业在家时,他翻出了这些东西,发现里面全是军用通信设备的技术参数、设计思路和加密算法,都是国家机密。
这些机密应该早就销毁或者归档,可他却动了歪心思——拿这些东西报复单位,顺便捞点钱。

2002年,黄宇通过网络联系上了境外间谍组织,主动提出卖资料。
对方很快就跟他搭上线。第一次交易,他挑了几份机密文件,存在U盘里,跑去东南亚某国跟对方碰头,换了点美元尝到甜头。
从那以后,他彻底上了贼船,开始长期给境外势力提供情报。

他给自己编了个幌子,说在深圳某公司驻四川办事处上班,经常得出国开会。其实呢,就是跑出去跟间谍接头。
他用加密工具传文件,收钱也通过隐秘渠道,觉得自己挺聪明,能瞒天过海。刚开始,他卖的是自己手里的存货,后来不够用了,就开始打身边人的主意。
黄宇先找了以前的同事,想拉他们一起干,结果人家直接拒绝,还警告他别乱来。他没辙,就把主意打到老婆唐某身上。

唐某在另一家涉密单位做资料管理员,手头有不少机密文件。黄宇趁她不注意,偷偷复制了一堆东西。接着,他又盯上了姐夫谭某。
谭某是他原来单位的总工程师,电脑里全是核心技术资料。黄宇借着修电脑的名义,偷偷把文件拷走了。
就这样,从2002年到2011年,整整十年,他陆陆续续往外卖了15万份资料。

这里面有90项绝密级、292项机密级、1674项秘密级的国家机密,涉及军队通信、国防策略、金融数据等等。光想想就知道,这得给国家安全捅多大娄子。
他靠这个赚了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好几百万,日子过得挺滋润,可这钱拿得烫手啊。

东窗事发:国安出手
黄宇偷偷摸摸干了十年,觉得自己天衣无缝,但国家安全部门可不是吃素的。
2011年,他们查到一些针对性情报泄露,觉得不对劲,就开始秘密调查。顺着资金流和网络痕迹,他们锁定了黄宇。
黄宇频繁出国,银行账户里还有一堆来路不明的钱,傻子都能看出有猫腻。

同年,一天早上,黄宇刚送完孩子上幼园,就被便衣公安逮了个正着。家里被搜了个底朝天,U盘、电脑、通信记录全暴露了黄宇泄密的事实。
而他护照上的21次出境的记录,成了泄密的铁证。
面对这些证据,黄宇老老实实交代了。他说是因为恨单位才起意,后来被钱和威胁绑住了,停不下来。

调查还发现,他老婆和姐夫也被他拖下水。唐某和谭某虽然不是主谋,但因为疏忽大意,让黄宇拿到了更多资料,也得负责任。
这案子一挖出来,整个单位都炸了锅,管理漏洞暴露得一清二楚。
2016年5月,黄宇的案子正式开庭。检察官把证据摆得明明白白:15万份文件、通信记录、银行流水、黄宇自己的供词,跑都跑不掉。

专家还评估了泄密的影响,说这对国家安全是“毁灭性打击”,后果没法估量。
法院最后判了黄宇死刑,罪名是“间谍罪”,政治权利剥夺终身,全部间谍收入没收。他老婆唐某因为过失泄露国家机密,判了5年;姐夫谭某判了3年。

原单位29个员工因为管理不严被处分,从领导到普通职员都挨了罚。
黄宇被执行死刑后,这案子算告一段落,他的孩子才5岁。家里人跟着遭殃,单位也元气大伤,国家安全更是受了重创。这代价,真是太大了。

案子背后的教训
这15万份国防资料的泄露,不是个小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国家的命脉。黄宇干的这事,不光是犯罪,更是背叛。
这事之后,国家赶紧亡羊补牢。涉密单位的管理制度大修了一遍,保密教育也抓得更紧了。
政府还加强了法律,比如《刑法》第110条和111条,对间谍罪的惩罚那是毫不手软。以后谁再敢干这事,绝对没好果子吃。

国家安全不是靠别人,全得靠自己守住。黄宇这种人,就是因为私心太重,怨气太深,才干出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普通人平时可能觉得这些离得远,可真碰上了,后果谁都担不起。
黄宇能偷这么多东西,说明那时候的保密措施有漏洞。

现在单位都装了更严的数据监控系统,谁拿了什么文件一清二楚,想再干这事可没那么容易。国安部门也升级了侦查手段,网络追踪、资金排查,样样不落。
这案子过去几年了,但教训一点没过时。

1、“叛国者”黄宇:十年间出卖15万余份资料,原单位29人受处分 新京报 2024-04-15
2、“叛国者”黄宇,已执行死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