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宋朝宗室制度多严苛?两宋 300 年仅 5 个爵位能世袭罔替
趣史录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特别的朝代,从960年到1279年,横跨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整整三百多年。这段时间里,宋朝的皇帝虽然权力很大,但内外压力也不小。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怎么管好宗室——也就是皇帝的那些亲戚。为了让皇权稳如泰山,宋朝搞了一套宗室制度,管得那叫一个严。封爵、继承、当官、教育,样样都有规矩。那么,这制度到底有多严格?为啥三百年来,能世袭不降的爵位只有五个?

宋朝宗室制度:从根上管得死死的

宋朝的宗室制度不是随便弄出来的,它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开国皇帝赵匡胤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己就是从武将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他特别清楚一件事:手握大权的武将和宗室要是没管好,分分钟能翻天。他当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削弱这些潜在威胁。武将那边有“杯酒释兵权”,宗室这边则是从生活到权力全方位锁死。

宋朝的宗室成员身份高贵,但日子可不自由。他们被安排住在特定的地方,通常是开封城里的宗室府邸。这些宅子看着挺气派,花园亭台啥都有,但说白了就是个豪华版的笼子。周围高墙围着,门口卫兵站岗,想出去?没门儿,除非有政府批条。即便批了,也得有官员跟着,活动范围还不能太大。这种安排就是怕宗室跟外头的人勾搭上,搞出什么乱子。

教育这块,宋朝也一点不含糊。宗室子弟有专门的学馆,教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比如《论语》《孟子》,再加上点书法礼仪啥的。听起来挺高雅,但目的很明确:让你脑子里全是“忠君爱国”,别想着政治野心。教书的老师和管事的官员都是政府派的,盯着你的一举一动。考试成绩、品行表现,全都记档,直接影响你以后能拿啥爵位、领多少俸禄。想学点治国理政的本事?想都别想。

宗室的婚姻更是没得自己做主,全程由宗正寺——一个专门管宗室的机构——把关。想娶媳妇或者嫁闺女,得先报上去,宗正寺查你对象的家底,确保对方没啥政治风险。通常挑的都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家族,绝不会让你跟有钱有势的豪门联姻,免得势力膨胀。婚礼怎么操办、排场多大,也得按政府规矩来,铺张浪费那是想都别想。

经济上,宗室成员全靠朝廷养着。每月发俸禄,够你吃喝不愁,但别指望发家致富。做生意?不行。买田置地?更不行。朝廷就是要让你兜里没余钱,手上没资源,断了你攒财富搞政治的念想。俸禄多少看你的爵位和辈分,规矩明明白白,绝不让你有翻身的空间。

说完了生活,咱们聊聊爵位——这可是宗室制度的核心。宋朝的宗室成员都能拿个爵位,比如“王”(亲王)、“郡王”之类,听着挺威风。但实际上,这些爵位大多只是个虚名,权力啥也没有。而且,绝大多数爵位都不是永久的,传下去就得降级。比如你是亲王,你儿子最多封个郡王,孙子可能就掉到国公,再往下说不定就没影了。这种“代降制”是宋朝故意设计的,就是不让你一家子老占着高位,免得威胁皇权。

但有个例外,就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啥意思呢?就是这爵位能一代代传下去,不降级、不取消,真正的“铁饭碗”。可这种好事儿在宋朝稀罕得跟大熊猫似的,整整三百年,就只有五个。

那五个世袭罔替的爵位是啥?

说到这五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历史书上没给个明确的名单,挺让人头疼。不过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这五个应该是给了一些特别牛的家族或者宗室成员。要么是开国时立了大功的功臣后代,要么是皇帝特别信任的亲戚。比如,有人猜可能是赵匡胤兄弟的后人,或者某些帮宋朝打江山的猛将家族。

这些爵位不光是荣誉,背后还有实打实的待遇,比如更高的俸禄、更体面的身份。但别以为拿了这个就能为所欲为,朝廷照样盯着你。稍微有点出格的行为,比如私下结党或者乱花钱,爵位照样可能被收回。可以说,这五个爵位是皇帝给的甜头,但也是个紧箍咒。

为啥只有五个?很简单,宋朝不想让太多人占着这种特权。多了就管不过来,皇权还怎么稳?五个不多不少,既能奖励忠臣,又不至于失控。这也从侧面说明,宋朝的宗室制度真是严到骨子里。

这套制度跑下来,效果咋样?总体来说,挺成功。宋朝三百多年,没出过啥宗室造反的大事儿,这在历朝历代都算少见的。唐朝后期,宗室和藩镇勾结,弄得朝局一团糟;明朝宗室太多,财政都撑不住。宋朝硬是靠这套严管,把内乱风险压到了最低。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宗室被管得太死,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也帮不上啥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打进汴梁,宋徽宗、宋钦宗被抓走,满朝文武慌了神。可宗室呢?一个个跟废人似的,只能干瞪眼。因为他们平时没实权、没兵权,关键时刻连个领头的都没有。这时候你就会觉得,这制度虽然稳住了皇权,但也让宗室成了摆设。

跟别的朝代比比看

要说宋朝的宗室制度有多独特,咱们得跟别的朝代比一比。唐朝早些时候,宗室还能当大官、带兵打仗,可到了后期就乱了套,藩镇割据差点把国家拆散。宋朝学乖了,从一开始就掐死宗室的权力苗头。

再看明朝,朱元璋也管宗室,但没宋朝这么狠。明朝的宗室能领高额俸禄,还能随便生孩子,结果人口一多,国库扛不住,到最后成了大包袱。宋朝呢,财政上一直控制得不错,宗室开支从没失控。

清朝倒是跟宋朝有点像,也搞了严格的宗室管理,比如“铁帽子王”这种世袭罔替的爵位。但清朝有十二个,宋朝才五个,可见宋朝管得更紧。

宋朝宗室也不是没想过反抗。比如宋太宗的儿子赵元俨,仗着自己身份高,私下跟朝臣拉关系,想插手政治。结果呢?宋太宗直接把他贬成平头百姓,关起来一辈子。還有宋徽宗那会儿,有些宗室搞点艺术啥的,想刷刷存在感,可朝廷连这都不放心,派人盯着,生怕他们借机拉势力。

这些例子都说明,宋朝的宗室制度不是说着玩的。监控无处不在,惩罚毫不手软,想翻身?门都没有。

表面上看,宗室住豪宅、拿俸禄,日子过得挺滋润。可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单调得要命。每天就是读书写字、作诗画画,再参加点朝廷仪式,没啥自由可言。朋友圈子也小得可怜,跟外人交往得偷偷摸摸,连信都可能被查。这种日子,搁谁身上都憋屈。

他们的府邸确实漂亮,但那高墙和卫兵提醒着你:这儿不是家,是牢。朝廷就是要你舒舒服服地活着,但绝不给你翻盘的机会。

总的来说,宋朝的宗室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严格的之一。从住哪儿到学啥、娶谁到拿多少钱,全程被朝廷捏得死死的。爵位更是管得严,三百年就五个世袭罔替的,稀罕得不行。这套制度体现了宋朝皇帝的政治智慧,把皇权稳得像铁板一块。

但它也有代价。宗室成了花瓶,关键时刻顶不上用,国家只能靠文臣武将来撑。好处是内乱少了,坏处是外敌来了没人扛。这套制度的经验教训,后来也被清朝借鉴,成了中国封建王朝管理宗室的一个经典案例。

两宋三百年,世袭罔替的爵位只有五个,这句话本身就挺震撼的。它告诉我们,宋朝的宗室制度不是一般的严,而是严到让人咋舌的地步。你说,这样的日子,谁能不服气呢?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