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胜利于1955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一个偏远村庄,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靠务农维持生计。那个年代,农村生活艰苦,粮食短缺,生活物资匮乏。社会正经历重大变革,农村家庭普遍面临经济压力。鲁胜利从小帮助父母干农活,学会了吃苦耐劳。尽管生活艰难,他始终怀揣改变命运的梦想。1976年,21岁的他抓住参军机会,报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之为摆脱贫困、实现抱负的途径。
在部队,鲁胜利被分配到新疆边疆某汽车团,驻扎在条件艰苦的地区。新疆地处中国西北,气候干旱,交通不便,部队生活充满挑战。他最初在营部机修班工作,负责维修军车,学习机械知识,掌握了修理卡车和吉普车的技能。每天与工具和零件打交道,他逐渐熟悉车辆构造,但内心更向往驾驶的自由。开着军车穿越广阔的戈壁和山路,感受风从车窗吹过的自由,让他充满憧憬。
为了成为驾驶员,鲁胜利主动申请下连队,接受严格的驾驶训练。学习驾驶并非易事,需要掌握车辆操作、熟悉地形、应对突发情况。他在老兵指导下,反复练习起步、换挡、倒车等技术,常常练到深夜。训练中,他摔倒过、受过伤,但从不抱怨。1980年,他通过考核,正式成为汽车班驾驶员。
作为驾驶员,鲁胜利负责运输物资,穿梭于新疆的城镇与乡村。80年代初,新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尤其是石河子,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开发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承担屯垦戍边任务,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工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因兵团的努力,从荒凉之地变为农业重镇,吸引许多退伍军人定居。鲁胜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适应了新疆的生活。
1980年夏,鲁胜利接到任务,驾驶军车前往石河子运送物资。石河子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兵团的重要城市(石河子市)。在执行任务时,他不慎与一名年轻女子发生轻微碰撞。她名叫李娟儿,是石河子本地人,家中以种植棉花为生。事故未造成严重伤害,但鲁胜利深感歉意,主动送她去医院检查,并承担医疗费用。在她恢复期间,他多次探望,带去水果和生活用品。二人通过交流建立友谊,逐渐萌生感情。
李娟儿的温柔与善良吸引了鲁胜利。他们聊起各自的家乡、理想和生活,彼此感到亲近。80年代初,石河子作为兵团城市,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包括退伍军人。兵团为解决军人婚姻问题,曾组织招募女性加入新疆建设,例如50年代的“八千湘女上天山”活动(妇女进疆)。虽然鲁胜利与李娟儿的相识是偶然,但他们的感情反映了那个时代军人融入地方生活的普遍经历。

1983年,鲁胜利退伍,面临回乡或留疆的选择。家乡虽熟悉,但经济落后,机会有限;石河子则充满发展潜力,且有李娟儿的陪伴。他选择留在石河子,融入兵团社会。1984年,他与李娟儿结婚,婚礼简单却温馨。次年,他们的儿子东东出生。鲁胜利利用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技能,开始经营货运生意,运输棉花、粮食等物资。80年代,石河子经济快速发展,货运需求旺盛,他的生意逐渐稳定,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1990年初,李娟儿出现健康问题,食欲不振,经常恶心。她起初以为是胃部不适,服药后未见好转。鲁胜利坚持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胃癌。90年代,胃癌是中国常见的癌症之一,1990年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48.03例(胃癌负担)。石河子的医疗条件有限,诊断时癌症已扩散。鲁胜利带她接受手术和化疗,但效果不佳。他暂停生意,全心照顾妻子,将儿子托付给岳父母。治疗过程艰难,李娟儿身体日渐虚弱,最终于1990年10月3日去世,年仅30岁。
李娟儿的去世让鲁胜利陷入深深悲痛。5岁的东东失去母亲,懵懂中感受到巨大变化。鲁胜利强忍悲伤,承担起单亲父亲的责任。他重新投入货运工作,用忙碌麻痹痛苦。岳父岳母给予他很大支持,经常照顾东东,帮助他度过难关。石河子兵团社区的互助传统也在此时体现,邻里和朋友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
鲁胜利努力维持家庭秩序,每天早出晚归,晚上为东东准备饭菜,周末带他去外公外婆家团聚。他逐渐从悲痛中走出,生意也恢复稳定。他开始有更多时间陪伴儿子,关注他的成长。东东上小学后,鲁胜利发现他变得内向,可能是因为缺少母爱。他尝试与儿子沟通,但自己只有初中文化,辅导功课时感到力不从心。
1993年一个周末,鲁胜利带东东去岳父家吃饭。饭后,岳父提出让他考虑再婚。岳父观察到他独自抚养东东的辛苦,也注意到东东性格的变化。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岳父介绍的人是李娟儿的表妹小梅,1963年出生,比鲁胜利小8岁。小梅1983年远嫁兰州,婚后因不孕问题,婚姻破裂,1993年离婚回到石河子。她的父亲是部队出身,对鲁胜利的品行和责任感十分欣赏,认为他适合成为小梅的伴侣。
鲁胜利起初犹豫。他对李娟儿的感情深厚,担心新妻子可能对东东不好。岳父耐心劝说,强调小梅的善良和与东东的亲缘关系,认为她会真心对待孩子。鲁胜利思考后,同意与小梅见面。小梅性格温和,文化水平较高,曾就读中专。她对东东关怀备至,愿意接纳他为己出。鲁胜利观察到东东与小梅相处融洽,逐渐放下顾虑。1994年10月1日,他们结婚,婚礼简朴但充满温情。

小梅婚后全心投入家庭,照顾东东的生活和学习。她辅导东东功课,鼓励他与同学交往,东东逐渐变得开朗,成绩也有所提高。鲁胜利将更多精力投入生意,购置更多货车,雇佣司机,生意规模扩大。石河子90年代经济持续增长,1990年生产总值约为755.6亿元(石河子经济),货运行业蓬勃发展,为鲁胜利提供了更多机会。家庭生活稳定,他与小梅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东东在小梅的关爱下健康成长,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大学期间,他每年暑假回家,帮助父亲管理生意。2005年,东东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大型企业担任工程师。他常打电话关心父母,表达感恩。鲁胜利和小梅步入老年,生活安稳,回忆过去,他们感慨命运的曲折与温暖。
如今,鲁胜利已70岁,回首一生,他经历了贫困、奋斗、幸福与悲痛。参军改变了他的命运,爱情给了他温暖,失去让他学会坚强,再婚让他重获幸福。兵团的开拓精神和家庭的支持贯穿他的人生,让他从农村青年成长为有责任感的父亲和丈夫。
鲁胜利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用爱与责任重建生活。从军旅生涯到家庭悲欢,他用行动诠释了坚韧与希望。你从他的经历中感受到什么?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