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1958年,北京修水库时发现永琪墓穴,挖开后,百年前的传言被证实
寒袖

说起清朝的历史,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那些皇子公主的传奇故事。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他是个才华横溢却命短的皇子,而他的墓穴在1958年北京修水库的时候被发现,这事儿不仅让考古学家们炸了锅,还把百年前的传言给坐实了。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好好唠唠这段历史,聊聊永琪这个人、墓穴是怎么被挖出来的,以及那些传言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不说虚的,全程真实可靠,接地气儿地聊。

永琪是谁?才华横溢的五皇子

永琪,1741年出生,是乾隆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愉妃珂里叶特氏。愉妃家世不算太显赫,但在宫里也算有点地位。永琪小时候就特别聪明,脑子好使,学东西快。史书上说他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三种语言,这在当时可不是件小事儿。毕竟清朝是个多民族国家,会这么多语言说明他脑子灵活,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除了语言,他还特别擅长书法和绘画,字写得漂亮,画也画得不错。更厉害的是,他对天文和历法有研究,自己还写过一本叫《八线法》的手卷。这玩意儿是关于数学和天文计算的,特别精确,后来都被人传抄过,可见水平多高。别看他是皇子,他还不光是文弱书生,骑马射箭也特别在行,满族的武艺传统在他身上一点没丢。

乾隆对这个儿子特别满意。1763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失火,乾隆被困在里面,情况特别危险。永琪二话不说,冲进火场把老爹救了出来。这事儿让乾隆感动得不行,从那以后就把他当成心头肉,甚至动了立他当太子的念头。1765年,乾隆封他为荣亲王,这可是个大荣誉,说明他在皇帝心里分量不轻。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永琪封王没多久就病了,得了骨结核,这病在当时没法治。1766年,他才25岁就去世了。乾隆听说这个消息,难过得不行,亲自给他办了葬礼,还下令按高规格下葬。后来好长时间,乾隆都不提立太子的事儿,可见永琪的死对他打击有多大。

1958年密云水库挖出古墓

1958年,咱们国家正忙着搞建设,尤其是修水库。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百废待兴,北京的用水问题特别突出,再加上防洪和灌溉的需要,政府决定在密云修个大水库。密云水库在北京市密云区,横跨潮河和白河,是华北最大的水利工程。1958年9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工人、解放军战士加起来好几万人,热火朝天地干。

施工到9月5号那天,工人在密云区不老屯镇杨各庄村附近挖土,挖着挖着一台挖掘机撞上了硬东西。停下来一看,是块大石板,底下还有雕花的石柱子。工人们觉得不对劲,赶紧上报。没多久,考古专家就赶到现场,开始勘察。

专家们一看,这是个清代的墓葬。接着往下挖,墓的规模慢慢露出来了,占地足有360多亩,地下建得跟宫殿似的。墓道口立着两只石雕仙鹤,墙上画着云纹和龙,颜色还挺鲜艳。墓室里头,红色的琉璃瓦墙特别显眼,地上散落着玉器、瓷器、金银器皿,每件都做工精细。

挖到墓室中间,专家们找到了棺椁,旁边堆满了随葬品,有青铜器、玉雕、丝绸碎片。最让人惊讶的是还有几卷手稿,上头写着天文算法和诗词,一看就是永琪的手笔。墓室墙上的铭文写得清楚,这墓的主人就是乾隆的第五子、荣亲王永琪。墓的规格高得吓人,比一般亲王墓强太多,甚至有点接近皇陵。这下子,考古队炸开了锅,这可是个大发现。

百年前的传言是什么?

说起永琪的墓,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清朝末年的时候,就有些传言在民间流传。有人说永琪的墓在密云一带,修得特别气派,里头东西多,装饰豪华。不过那时候没人知道具体在哪儿,也没人敢去挖皇家的墓,所以这些说法一直没被证实。

1958年这一挖,传言算是有了着落。墓穴的规模真挺大,占地几百亩,地下结构复杂,随葬品也多得数不过来。墙上的铭文里还提到乾隆对永琪的宠爱,说他是“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甚至还暗示过想立他当太子。这跟传言里说的“豪华墓葬”完全对得上号。

墓里出土的东西也让人咋舌。比如有个金丝楠木的屏风,上头镶着宝石,做工精细得不得了。还有些玉器和瓷器,都是顶级的工艺品。这些东西在普通亲王墓里基本看不到,说明永琪的地位确实不一般。乾隆给他下葬的时候,肯定是下了血本。

永琪这人,确实是个天才。语言、天文、书法、武艺,样样拿得出手。乾隆那会儿,清朝正值盛世,他这么个全才皇子,简直是皇帝的骄傲。救父的事儿更不用说了,那时候火场那么危险,他能冲进去,胆量和孝心都让人佩服。

不过,永琪也不是完全没争议。他毕竟是皇子,免不了卷进宫里的权力斗争。有史料说他年轻时候有点冲动,做事不够圆滑,可能得罪过人。加上他身体不好,得了骨结核之后,性格可能也受了影响,没能完全展现自己的能力。但不管咋说,他的事迹和才华是实打实的,没人能抹杀。

他死得早,对清朝的皇位继承也影响不小。乾隆本来挺看好他,结果他一走,皇帝好几年都没定下太子。后来立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跟永琪比起来,能力上差了一截。永琪要是不死,历史可能就不一样了。

1958年挖出永琪墓,不光是找到了个古墓那么简单。这事儿还让我们看到了乾隆对永琪的感情有多深。墓的规格高,随葬品多,铭文里满是夸赞,这都说明乾隆把他当成了接班人培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永琪没活到继承大统那天。

永琪走了,乾隆心里一直放不下来。他去世那年,乾隆亲自去兆祥所看他,见他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眼泪都掉下来了。下葬的时候,乾隆特意交代要按准太子的规格办,墓修得那么好就是证明。

永琪的妈愉妃也挺惨,儿子没了,她整个人都垮了。后来她虽然被封了贵妃,但那更多是看在永琪的面子上。乾隆还让人整理了永琪的诗稿和手稿,留着纪念。他的儿子绵亿继承了荣亲王爵位,家族总算没断了香火。

到了1793年,英国使臣马戈尔尼来见乾隆。那时候乾隆都快80了,聊着聊着还提到永琪,说他是“诸子中最贵重者”,语气里全是遗憾。这事儿被马戈尔尼记在日记里,成了研究永琪的一个重要线索。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永琪 百度百科

永琪 维基百科

历史上的五阿哥:清代最知名的皇子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