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1958年明定陵挖掘出4顶凤冠,凤冠的主人却让人觉得可怜
寒袖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里的一座大墓,埋的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也就是万历帝。这座陵墓动工于1584年,完工于1590年,花了六年时间,耗资800万两白银。

万历帝当时才28岁,陵墓修好后,他又活了30年,直到1620年去世才正式用上。这地方选在大峪山下,风水据说是顶好的,地宫深27米,规模宏大,透着明朝皇家的气派。

1956年,国家决定发掘一座明陵,最后挑中了定陵。定陵的地面建筑保存得还不错,宝顶上有个明显入口,考古学家觉得这里下手比较靠谱。1957年5月,挖掘正式启动,由历史学家郭沫若和吴晗牵头。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挖明朝的皇陵,意义非凡。

考古队花了好几个月才找到地宫的入口。挖到一半还遇上麻烦,不过他们硬是咬牙坚持,到了10月20日,终于撬开了地宫的大石门。

一进去,眼前景象让人震撼:三具棺椁整整齐齐摆着,中间是万历帝,两边是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周围堆满了陪葬品,总共挖出2648件,有金器、玉器、瓷器、丝绸衣服,啥都有。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四顶凤冠。

这些凤冠是用金子打底,上面嵌满珠宝,还用了点翠工艺,就是拿翠鸟的羽毛装饰,看着特别鲜艳。专家研究后确认,孝端皇后有两顶: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孝靖皇后也有两顶:三龙二凤冠和九龙九凤冠。凤冠是皇后在册封、祭祀等大场面戴的,代表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孝端皇后的陪葬品虽然比万历帝少点,但还是挺豪华的,金银玉器一大堆,外加这两顶凤冠,规格很高。反过来,孝靖皇后的陪葬品就寒酸多了,金器玉器基本没有,连银器也就几件。可奇怪的是,她的棺材里也有两顶凤冠,跟她那点可怜的陪葬品一比,显得特别不搭。

这差别背后,其实藏着她们命运的线索。

这些凤冠出土时状态还不错,虽然有些地方氧化了,但整体保存完整。现在它们被分开收藏:三龙二凤冠在故宫博物院,九龙九凤冠在国家博物馆,剩下两顶在十三陵博物馆。

凤冠看着光鲜,可戴过它们的两位皇后,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光鲜。

孝端皇后姓王,叫王喜姐,1564年出生在浙江余姚。她家底子厚实,父亲是永年伯王伟,算得上名门望族。1578年,14岁的她被选进宫,嫁给万历帝做了皇后。那时候万历才15岁,俩人年纪差不多,婚礼办得隆重极了,按理说应该是个好开头。

王氏身体不太好,从小就容易生病,脸色苍白,气质安静。刚结婚那会儿,皇帝还常来看她,但时间一长就变了。皇后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儿子,延续皇室血脉,可她努力了好几年,只生了个女儿,叫荣昌公主,没能生出皇子。

万历帝渐渐对她没了兴趣,转头宠上了郑贵妃。郑贵妃生了好几个儿子,尤其是三皇子朱常洵,万历特别喜欢,想立他做太子。这下麻烦大了,朝廷大臣不干,坚持要立长子朱常洛,就是孝靖皇后生的那个。

王氏夹在中间,日子不好过。她没法改变皇帝的心意,只能守着自己的位置,做个贤惠的皇后。她每天早起去给太后请安,管着后宫的事务,从不抱怨。太后挺喜欢她,觉得她懂事,可这没换来皇帝的疼爱。万历后来越来越少来她宫里,她就一个人待在寝殿,守着空荡荡的日子。

1620年,王氏56岁那年病死了,比万历帝还早走几个月。她死前没啥特别要求,就让宫女把她最喜欢的玉佩放进棺材。她下葬时,陪葬品不少,两顶凤冠也跟她进了定陵。

孝靖皇后的故事更曲折,她也姓王,1568年出生,家里穷,父亲只是锦衣卫的一个小官。她14岁进宫,1578年被分到慈宁宫给太后当宫女。

1581年,事情变了。那年夏天,万历帝去慈宁宫看太后,随手叫人送水。她端着水过去,皇帝多看了她几眼,觉得她长得挺俊。那天晚上,皇帝一时兴起,把她叫了过去。她稀里糊涂就怀了孕,第二年生下朱常洛,成了皇长子。

太后知道后气坏了,觉得皇帝太随便,一个宫女怎么配生皇子。可孩子毕竟是皇帝的,太后没办法,只能让万历封她做恭妃,搬到景阳宫住。可惜,这没给她带来好日子。万历很快就迷上了郑贵妃,她又被晾在一边。

朝廷大臣后来发现朱常洛是长子,开始催着皇帝立他做太子。可万历死活不愿意,非要把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推上去。这场争斗打了十几年,太后和大臣们硬是压着皇帝,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这时候,她才熬出头,1611年被封为皇贵妃,可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年仅43岁。

她死的时候,皇帝终于让朱常洛去看了她一眼。她瘦得不成样子,跟儿子说了几句话就咽气了。1620年,朱常洛当了皇帝,追封她为孝靖皇后,把她迁到定陵跟万历合葬。可她的陪葬品少得可怜,除了两顶凤冠,几乎没啥值钱的东西。

这俩皇后,一个是正宫,一个是生了太子的,照理说都该风光,可万历的心思全在郑贵妃身上。她们俩就这么被晾着,一个守着空名,一个熬到死才得承认。

明朝的规矩重男轻女,皇后没儿子就没底气,出身不好就抬不起头。孝端皇后再贤惠,也敌不过皇帝的冷漠;孝靖皇后再有功劳,也逃不过出身的拖累。她们的命运,跟那个时代脱不开干系。

这四顶凤冠不只是装饰品,它们的设计里藏着讲究。明朝的礼制里,龙和凤的数量代表地位。九龙九凤冠是顶级的,通常给正宫皇后用;三龙二凤冠稍微低点,可能跟孝靖皇后的身份有关。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工艺更复杂,可能是孝端皇后的专属。

凤冠用金丝编成,上面镶的珍珠和宝石都是顶好的,还有翠鸟羽毛点缀,看着就贵气。可惜,这些漂亮东西没给她们带来幸福,反而像是个讽刺。

孝端皇后戴着它,却没人疼;孝靖皇后有了它,却没人敬。她们的故事,跟凤冠一比,显得更让人唏嘘。

1957年的定陵发掘,把四顶凤冠带到了我们眼前,也让我们看到了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明神宗实录》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