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美机刚靠近台岛,解放军亮剑出鞘,台媒难以置信:竟然拦截美机?
斋晗

2025年4月清晨,一架美国RC-135战略侦察机靠近台湾省屏东县恒春镇外海上空,离台岛只有24海里,结果我军直接出动歼-16战机拦截,把美机给逼走了。

这事儿一出,两岸三地的媒体都炸开了锅,尤其是台湾媒体,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什么“我军胆大包天”“美机竟然被拦下”。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没想到我军会这么硬气。

事儿是怎么发生的?

2025年4月3日早上,我军正在搞“海峡雷霆2025A”系列军演。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军演的规模和强度都挺大,摆明了是要展示一下肌肉。

这时候,美国一架RC-135战略侦察机突然冒了出来,飞到了台岛屏东县恒春镇外海上空,离海岸线就24海里。24海里差不多44公里多一点儿,换成开车也就半小时的距离,对一架高速侦察机来说,那就是眨眼工夫的事儿。

这架RC-135可不是普通的飞机,它是美国空军专门用来收集电子情报的“大耳朵”,能监听雷达信号、通信数据,甚至还能分析对方的武器系统。这家伙出现在台海附近,明显是想趁着我军军演,近距离摸摸底。

我军一点没含糊,直接派出一架歼-16战斗机升空拦截。负责这次任务的飞行员叫张志强,是个技术过硬的老手。歼-16锁定目标后,迅速靠近美机,最后把RC-135逼得掉头走人。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拖泥带水。我军这边也没藏着掖着,事后通过官方渠道放出消息,表明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行动。

而美方呢,虽然嘴上说自己是在“国际空域”飞,但也没再硬杠,飞机撤了就算了。

台媒为啥这么震惊?

这事儿一传开,台湾媒体的反应特别有意思。有的标题写“我军拦截美机,台海局势骤紧”,有的直接喊“美军侦察机被赶走,PLA(我军)强硬出手”。

台湾媒体也好,岛内一些人也好,过去可能觉得美国是“老大哥”,美军飞机在附近晃悠是常态,我军顶多抗议两句,不会真动手。这次不一样,我军直接上战机把美机赶跑,打破了他们脑子里“美军随便飞,PLA不敢动”的老印象。

歼-16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款战机是目前我军空军的主力之一,能打能扛还能搞电子战,综合性能不比美国的F-15差多少。

我国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美国飞机靠近台岛,本身就是踩红线的试探行为。我军出手拦截,不光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上的表态。

台湾媒体当然明白这背后的意思,所以报道里既有惊讶,也有对局势走向的担忧。他们担心,这会不会是未来常态?

我军为啥这么硬气?

我国官方一直强调,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附近的天空和海域是我国的主权范围。美军侦察机贴着台岛飞,离得那么近,摆明了是挑衅。

我军不出手,那就是默认对方可以随便进出自家地盘,这在主权问题上是绝对不能让步的。所以这次拦截,是态度问题,也是原则问题。

过去几十年,我军空军从“小米加步枪”的状态,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歼-16、歼-20这些先进战机陆续列装,战斗力早就不是当年可比的。

歼-16这次亮相,算是给外界一个信号:我们不光有飞机,飞得还好,能打能赢。军演加拦截,双管齐下,等于告诉所有人,我军有能力守住自己的空域。

有人可能会问,美军那么牛,咋不硬刚到底呢?

RC-135是侦察机,不是战斗机,真跟歼-16杠上,吃亏的肯定是自己。美军这次来是想收集情报,不是要打仗,犯不着为了一趟侦察任务搭上飞机和飞行员。而且台海这地方敏感归敏感,真擦枪走火,后果谁都担不起,美国也不想把事儿闹太大。

美军飞机靠近台岛,多少有点儿试探的意思,想看看我军的反应有多大。这次被拦截,说明底线很清楚:你敢来,我就敢拦。美方掂量了一下,觉得再耗下去没啥意义,干脆撤了,省得丢面子。

这回拦截行动,虽然时间短,但影响不小。

这次行动让外界看到,我军不光敢说,还敢做。以后美军再想随便飞近台岛,恐怕得想想后果。军演加实战化的拦截,等于给台海地区划了一道线,谁越线谁吃亏。

岛内媒体和民众对这件事的反应挺复杂。一方面,他们惊讶我军的硬气;另一方面,也担心美军会不会减少介入,毕竟“老大哥”被撵走,面子上挂不住。这对岛内一些依赖外部势力的群体来说,不是啥好消息。

这事儿传出去,全球都盯着看。我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第一时间表态,强调主权不容侵犯,赢得不少支持。反过来,美国那边可能得重新评估在台海的策略,短期内应该会低调点儿。

这事儿完了吗?不一定。美军侦察机以后还会不会来?八成会,毕竟他们不可能完全放弃台海的情报收集。

但我军这边态度很明确,只要你敢靠近,我就敢拦。未来台海的天空,恐怕还得热闹一阵子。

参考资料

解放军拦截美军机广播录音曝光 双语警告很给力 中华网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