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赖昌星潜逃加拿大的12年,是怎么过的?
千经不尽理复来

白手起家迈向富途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福建晋江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这个婴儿就是赖昌星。

赖昌星的童年并不轻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九岁才开始上学的他,虽然起步较晚,却展现出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

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他开始尝试做起了小生意。卖油条、包子时,他总能想出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比如将摊位设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用独特的吆喝声吸引顾客。

"我那个做生意的天赋,大概是从小就有的。"多年后,赖昌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确实,在他的发小们眼中,这个圆圆胖胖的男孩总是比别人多几分精明。倒卖水果时,他懂得货源在哪里最便宜,知道什么时候卖价格最高。

1973年,小学毕业的赖昌星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继续求学,而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最初,他跟着哥哥到部队挖水井,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却让他积累了第一桶金,也认识了不少当地的军队干部。之后,他又转战泉州,参与防空洞的建设工程。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赖昌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先是与村民合伙开办了一家汽配厂,但很快就看准了纺织业的发展前景。凭借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他独自创办了一家纺织机械厂。

在纺织机械厂取得成功后,赖昌星的野心更大了。他开始涉足多个行业,先后开办了印刷厂、雨伞厂等企业。在经营这些企业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极强的社交能力。他特别懂得如何与各级干部打交道,总能在适当的时候送上恰到好处的礼物,建立起牢固的关系网。

八十年代末,赖昌星开始转战电子产品行业。他很快发现,相比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利润空间更大。

就这样,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遇,在短短十几年间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带着400万美元的资金,赖昌星来到了厦门,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一手遮天缔造王国

九十年代初,赖昌星以港商的身份重返大陆。他先是在香港通过一系列房地产投资获得了可观收益,随后成立了香港远华国际有限公司。

1994年,赖昌星在厦门注册成立了远华电子有限公司,投资额超过一亿港币。这个公司虽然挂着电子产品的招牌,实际上却从未生产过任何电子设备。

于是,他开始精心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家族成员成为了他最信任的班底,他的妻子曾明娜、妻弟曾明育,以及两个弟弟赖昌图、赖昌标都被安排在了重要岗位上。这种家族式经营模式确保了商业机密不会外泄,也让整个走私网络的运作更加隐秘和高效。

赖昌星最令人叹服的手段,就是他对"转口贸易"这一合法经营方式的巧妙利用。表面上看,货物只是从一个国家经过中国运往另一个国家,但实际上,这些货物从未离开过中国国境。他通过收买海关工作人员,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做手脚,将原本应该出口的货物悄然转入国内市场。

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赖昌星还收购了多家具有进出口权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了他走私王国的重要棋子,而他则是这盘棋局的操盘手。

远华帝国的触角不仅伸向了传统的商品领域,还延伸到了体育产业。赖昌星斥资两千万组建了远华足球队,这支球队云集了众多国内外球星。

在赖昌星的经营下,远华逐渐成为了厦门的"地下海关"。走私者若想通过厦门口岸,都必须要交纳所谓的"水费"。

为了粉饰太平,赖昌星还热衷于慈善事业。他大手笔地进行捐赠,成功当选为福建省、厦门市的政协委员,还获得了厦门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他在厦门建起了远华大厦、商城、影视娱乐城等标志性建筑,远华的品牌遍布厦门的大街小巷。

这座建立在走私基础上的商业帝国,终究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个让整个厦门都为之震动的商业帝国,会在一封举报信之后轰然倒塌。

离乡逃命惶恐度日

1999年的春天,当福建省公安厅的一位副厅长向他透露案件调查的消息时,这位叱咤商场的"枭雄"当即做出了出逃的决定。带着家人,他选择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作为避难所。

表面上看,赖昌星在加拿大的生活依然光鲜亮丽。他在温哥华买下了一处价值800万人民币的豪宅,装修考究,风景优美。每天出入高档场所,在赌场里豪掷千金,一掷千金仿佛成了他在异国他乡排解心中郁闷的唯一方式。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在赌桌上输掉了300多万港元。

在这种表面的奢华下,赖昌星的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与恐惧。白天,他强撑着在赌场中以赌博麻痹自己;入夜后,他就躲在酒店房间里,不停地给国内的关系网打电话,打探案件的进展情况。每一个从国内传来的消息都让他坐立不安,那些曾经被他拉下水的官员一个接一个地落马,他引以为傲的关系网正在迅速瓦解。

逃亡生活的前两个月是最煎熬的。每天传来的都是坏消息,那些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人,此时要么已经被抓,要么对他避之不及。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这位曾经的"商界枭雄"几近崩溃。

为了缓解思乡之情,赖昌星在加拿大的生活逐渐变得简单。他开始看起了中国的电视节目,有时还会在网上玩玩斗地主。在饮食上,这位曾经享受山珍海味的富商,反而偏爱起了家乡的地瓜稀饭。他甚至在自家后院开辟了一小块地,种起了台湾青蒜,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离家乡更近一些。

2001年11月,事情出现了转机,却不是赖昌星期待的那种。加拿大移民局以移民罪的名义逮捕了赖昌星夫妇。虽然在第二年6月获释,但这次逮捕让赖昌星意识到,自己在加拿大的处境并不如想象中安全。

在漫长的逃亡岁月里,赖昌星经常向外界倾诉他的心理压力。十年的流亡生活,让这个昔日的枭雄变得疑神疑鬼。他开始害怕出门,担心随时会被逮捕;他开始失眠,因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他开始怀念在中国的日子,但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回到过去。

这种煎熬的生活持续了整整十二年。在这期间,赖昌星虽然依然保持着富商的体面,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却从未消失。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就像是一只困兽,即使住在豪宅里,也逃不出这个金丝笼子。每一天,他都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直到2011年。

终尝恶果

十二年的跨国追捕,是一场持久的法律较量。中国政府为了将赖昌星引渡回国,付出了巨大的外交努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引渡案件,更是中国反腐败决心的一次重要展示。

2005年,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加拿大有关部门否定了赖昌星的"难民"身份。这个决定为日后的引渡扫清了法律障碍。案件的推进并不顺利。加拿大方面担心中国会对赖昌星执行死刑,这成为阻碍引渡的主要原因。

为了打消加拿大方面的顾虑,中国政府做出了重要承诺:不会对赖昌星执行死刑。这个承诺不仅体现了中国司法的人道主义关怀,也展现了中国政府在国际司法合作中的诚意。这个承诺最终成为说服加拿大政府同意引渡的关键因素。

2011年7月,经过漫长的等待,赖昌星终于被遣返回国。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等待他的已不再是那些曾经被他收买的官员,而是严肃的法律制裁。这个曾经呼风唤雨的"走私大王",最终还是难逃法律的制裁。

"远华案"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走私案件的范畴。这起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30亿元人民币,涉及人员多达600多人,其中30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