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载中
  • 推荐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时尚
  • 情感

热点推荐

热门图文

中缅互换领土,我们舍弃的土地可抵一个台湾岛,专家说是赚了?
千经不尽理复来

我国向来崇尚寸土必争,但在建国之初,却发生了一件至今都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割地求和”事件。

新中国刚刚建立十一年,连抗美援朝都已经取得了胜利,但却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向东南亚小国缅甸“妥协”,把相当于台湾岛大小的江心坡,拱手让给了缅甸。

可专家们不但不以为耻,反而拍着大腿直呼“赚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割了土地给别人,反而是“赚了”呢?

被舍弃的江心坡

江心坡,总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是一块“风水宝地”。

这片土地上盛产粮食,畜牧也很发达,还有很多野兽,虎骨、熊掌、麝香、鹿角等等都有出产。

然而更让缅甸人心动的是,这块地上盛产玉石,同时金银铁矿也有很多,明晃晃的就是一块大肥肉。

从明朝起,这块地方就被争来夺去,直到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地区,清政府不得不承认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至此,针对边境问题,中国先后跟英国、缅甸争论不休,难分高下。

直到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约定把江心坡划归缅甸管辖,而缅甸则要归还中国当年被英国侵占的片马、古浪、岗房,班洪、班老部落辖区。

这个结果很多人觉得好像我们吃亏了,但事实上,这个交换非常的合理。

首先江心坡这块地方,其实一直是有争议的,从来没有明确归给哪个国家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处于类似“三不管”的一个地带。

但我们换回的片马、古浪等地则不同,这些都是在清末,直到后来战争时期,被英国一点一点抢占过去的。

虽然后来英国也书面形式同意归还,但直到缅甸独立了,这些地方仍旧是由缅甸接管了英国的管辖权,中国名义上是拥有这些地区的主权,但实际上根本连边都摸不到。

如果为了这几块地方,挑起一场战争,确实是有些夸张了,能够兵不血刃,拿回我们自己的土地,才是最明智的上上之选。

于是聪明的先辈们,干脆用江心坡换回了我们对这些区域的控制权,毕竟江心坡资源再丰富,也比不过自家的土地回归更重要。

更何况江心坡也就是资源比较诱人,但片马、古浪等地之所以一直被英国霸占,其实是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的。

这些地方,要么是战略高地,要么是交通要道,放在别人手里,简直是把自己的咽喉命脉放在别人手里,实在是令人无法安心。

于是在1960年,周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努签署了条约,同意将江心坡在地图上划归中国所有,但实际控制权却归给缅甸。

缅甸当时并不在乎究竟能不能在地图上得到这块地,他们想要的仅仅是岛上的资源。

而我国不仅仅保留了这块地的归属权,更换回了那么多的战略要地,实在是非常的划算。

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1885年,经过多年的抵抗,缅甸还是全面沦陷,彻底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肆虐,现在手又伸到了缅甸,下一步遭殃的是谁,已经不言而喻了。

缅甸彻底并入英属印度后,英国借缅甸为跳板,想要进一步入侵中国。

但当时的中国处在非常混乱的时期,后来又爆发了抗日战争,实在对英国无力抵抗。

当时的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力量,好赢得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打败共产党,成为中国真正的实权统治者。

也为了能够遏制英国在缅甸的“小动作”,免受前后夹击,蒋介石跟英国达成协议。

以承认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为条件,英国要通过滇缅公路,给国民党输送物资,作为军事援助。

英国好不容易到手的殖民地,正是急于把它合法化的时候,因此跟蒋介石一拍即合。

但英国还是没有停止搞小动作,他们偷偷地划了一条中缅边境线,并没有经过中国和缅甸任何一方的同意。

这条线被称为“麦克马洪线”,英国佬非常鸡贼地把这条线画得非常敏感,导致中印缅三国互相不满,即便是印度和缅甸先后独立,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仍旧不停地困扰着三个国家。

而到了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逃到台湾,剩余的国民党残部也是四散奔逃,而其中李弥为主的国民党军队,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缅甸,成为了缅甸割据一方的军阀。

到现在缅甸仍旧在各路军阀的混战之下,迟迟没有得到应有的和平与宁静。

军阀进入缅甸之后,他们种罂粟,制毒贩毒,无恶不作。

而近些年来臭名昭著的缅北园区,背后也有着这些人的影子。

1947年,缅甸国父昂山签署了一份《彬龙协议》,承认了缅北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这才让缅甸北部各大部族同意加入缅甸联邦。

后来缅甸军政府政变,开始翻脸不认人,不但不承认他们的自治权,连他们的民族都不肯承认,这一下激怒了少数民族,搞得国家开始四分五裂,混战不休。

但军政府也不打算管这些,他们像一群土匪头子,不在乎国家兴亡,只在乎自己兜里钱多不多,日子过得舒不舒服,地盘圈得大不大。

因此缅甸现在变得更加混乱,尤其是缅北各部族,在军阀的统治下,日子过得十分不平静。

一箭三雕的明智决策

除了上述的两个原因:

第一:跟片马、古浪等地相比,江心坡并不算是战略要地,能够用它换回我国的咽喉要道,实在是很赚钱的买卖。

第二:英国早就埋好了一颗大雷,如果中国和缅甸之间的边境问题不能早日解决,恐怕将来会摩擦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发生战争。

而当年先辈们这样做,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时局所迫。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际社会上反对声一片,联合国上的席位仍旧是国民党占据着,甚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华热潮。

印尼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屠杀华侨事件,一时间全世界华侨人心惶惶 不知该何去何从。

新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事务一时间变得极为艰难,原本还能跟这几位“邻居”保持和平共处,可一转眼,几位邻居纷纷变脸,如果处理不当,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更何况缅甸背靠美国的支持,美国也想通过缅甸,来达到入侵中国的目的。

但相对其他几个国家,缅甸还算是相对中立,并没有完全听从美国的指挥。因此,缅甸也就成了我国迈向东南亚最好的一座桥梁。

于是,当时双方一碰面,我国发现缅甸想要的仅仅是一个瘴气密布,虽然物产丰富,但是不适合居住的江心坡。

而且江心坡当时说是中国领土,但岛上的居民对中国的归属感并不强烈,管理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政府也好,国民政府也罢,都放弃了江心坡上的实际控制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把江心坡彻底收回,不但难度极大,会影响中缅关系,恶化东南亚的反华情绪,更不能争取到收复其他失地的机会。

于是在多方考量下,中国决定放弃江心坡。

这个做法不仅让缅甸很是惊讶,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成熟的外交决策感到震惊。

曾经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草根政权”坚持不了多久,甚至联合国只肯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真正的官方政府。

但是先辈们却通过一次次的努力,赢得了抗美援朝,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每一次,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到如今新中国成立不足百年,但已经重新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角色之一。

参考文献:

《中缅边界谈判亲历记》,程瑞声,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相关推荐
x